原标题: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探索健康城市建设新路径---“健康兰州”为民生幸福护航
每年市“两会”,民生领域都汇集着代表委员以及广大市民热议的话题,社会保障、就医、入学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焦点,连接着会内会外。过去的一年,围绕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落实县乡村一体化发展、城乡对口支援等政策,聚力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平衡、城乡不协同的问题,增加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这些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使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发展信心更加高涨,发展共识进一步形成,为我市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深入推进“健康兰州”建设,推行实施分级诊疗、“一站式”即时结报等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上调5%和10%。加快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打造“幸福兰州·为老驿站”养老服务品牌,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4个,老年养护中心建成投用。
在未来,我市还将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一美好目标,凝聚着百姓的期望,也需要社会各界付出不懈努力,不断攻坚克难。
分级诊疗:县外转诊率下降至18.64%
在分级诊疗建设方面,去年我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严格落实转诊制度,做到将省、市级51种重大疾病、县级250种常见病、乡级50种普通常见病纳入按病种支付方式管理,打造就医新格局,县外转诊率由2016年的36.23%下降到18.64%,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平均提高了5.23个百分点。
下一步,分级诊疗该如何推进?市农工党在《关于强化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推动双向转诊有效运转的提案》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政策执行落实,强化顶层设计。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等手段,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及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落实各级医院的工作分工,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的救治工作,并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县乡基层医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村(社区)卫生所(服务站)承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医养结合:推广“兰州经验”
据悉,我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以来,坚持“居家健康养老为主、社区健康养老为依托、机构健康养老为补充”的工作思路,通过制定完善保障政策、试点示范引领、提升老年病医疗服务能力等多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稳步发展。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全部设置了老年病科,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28家养老机构中19家与医疗机构签署了医疗服务协议;以“医疗机构双资质”、“街道社区健康小屋”、“互联网+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签约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居家服务”等六种模式为主,打造试点示范机构50家;强化健康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9个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医务人员、护工达到2000多人次。2018年,省卫健委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医养结合现场推进会议,推广医养结合“兰州经验”。
今后,我市将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总结医养结合试点经验,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的做法,围绕加快推进养老和医养结合事业发展,出台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保障规划、人员培养规划,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相关政策,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点。
医联体:2019年内每县建成1个紧密型医共体
市民盟在《关于推进兰州市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发展的提案》中建言,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专科联盟合作和指导机制,真正实现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和管理共享,促进上下联动,提升专科服务能力,使专科诊疗质量标准化、精准化;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上引下联,促进专科联盟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发展,尤其要加强对各区县医院的帮扶支持。
过去,我市在医疗联合体建设方面,明确了“2752”医联体建设思路,即以市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组建两个医疗集团,以市县区综合医院为核心,组建七个医疗联合体;以市级专科医院为核心,组建五个专科联盟;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提高县、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类医联体114个,其中医疗集团2个、专科联盟34个、县域医共体3个、其他形式的医联体75个。
未来,我市将持续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2019年内市级至少建成1个紧密型医疗集团、每县建成1个紧密型医共体,促进综合医院集团发展、专科医院特色发展。还将加强医联体管理与考核,推行同质化的管理、诊断、治疗、护理、治愈效果、解决“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报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市组建55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分片包干、“一对一”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一人一策、一病一方”服务,完成了3.19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签订,签约率98%;完成转诊服务356人次,送医上门26870人次、送人就医676人次,完成兜底保障1251人次。组织市一院、市二院分别与陇南市宕昌县人民医院、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建立帮扶协议,市属医院重点对贫困人口集中的“三县一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七里河区)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三县一区”县级医疗机构对所辖乡镇卫生院进行分片帮扶。
2019年,我市将围绕“让贫困人口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目标,对照退出验收标准和要求,持续推进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全面深化组团式健康扶贫、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基层用药安全保障、干部包抓政策落实、监督检查等五项行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确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倾斜政策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10元85%报销”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人一策、一病一方”见到实效,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指标达到验收标准。
深入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
2019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我市将持续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治理和管理能力,重点做好医院《章程》的实施工作。总结推广市一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在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我市将建立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和采集客户端,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体建设,支撑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为主的六大类应用,实现全市卫生计生数据实时共享,满足对全市卫生计生各项业务综合监管。加快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查询、互认等线上服务,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医联体和县区级医院,让群众少跑腿,提高临床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医院以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医院考核模式向服务效果和服务效益上转变,提高医疗安全与群众就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