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为“李云龙式”干部撑腰鼓劲要具体实在

日期:02-23
李云龙干部干事

原标题:为“李云龙式”干部撑腰鼓劲要具体实在

孙爱东

新年伊始,山东省委提出要大胆使用“李云龙式”干部,并为这类干部画像:政治可靠、对党忠诚、能打胜仗,但不见得受个别领导“待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但容易得罪人;直来直去、个性鲜明,可能会被认为不灵活、不成熟。同时还指出,“这类干部推荐时,即使‘得票’不是最高,也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放到重要岗位,让他们脱颖而出,为山东多造就一些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山东的这一做法引发各界热议。因电视剧《亮剑》而走红的“李云龙”再次走入舆论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凸显出各地改革发展对“闯将、干将”的急切需要。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期,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期。在改革的深水区,急需要更多的干部站出来,顶上去,打开一片新天地。与此同时,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新政风,降低了权力的舒适度。一些干部开始选择自保心态,“现在工作要求高,少干活就少出错,就少被问责的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愿不干事以求自保的心态,让“脑子不装事、心里不想事、手里不干事,不犯事也不顶事”的现象时有所见。这种情况的出现,阻碍了改革大计,掣肘了发展进程,影响了事业发展。

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让更多“李云龙式干部”涌现出来,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的期待!

如何让更多“李云龙式干部”涌现出来?这就需要给干事创业的干部创造具体可感知的宽容环境,实实在在为他们“撑腰鼓劲”。

要把干部从无效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一段时间以来,“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这些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无效事务耗费了干部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干部的本职工作反而只能在业余时间来做。主次颠倒,岂不怪哉?一些地方陷入文牍主义 ,不管大会小会,事情轻重缓急,都要通宵达旦地准备“漂亮”的文字材料,为了几个毫无意义的词句折腾来折腾去,搞“语不惊人死不休”。即使“李云龙”再现,让他陷入这些无谓的事务之中,他也难有大的成就。

在厚爱上要出真招。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问责已成为从严管党治吏的利器。然而,一些地方问责却走了样,变了形,存在层层加码,泛化滥用的现象。有的简单以问责数量衡量整治效果、为了凑数而问责,有的问责过多过滥,导致问责效果不佳。有记者走访一个县,发现几乎所有乡镇、村一级负责人都被问责过,有一名村支书已被处分过好几次。

对待基层干部,我们不能只有严管缺乏厚爱,不能只加“高压”,忽略“关怀”。目前,不少地方出台了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但不少政策过于虚化,操作性不强,一旦出现失误错误,具体的问责制度立即生效,宽容失误的制度却难见踪影。基层干部“流汗又流泪”“伤神又伤心”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因此,对于大胆创新、积极进取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建立起一套公平精准、具体可行的容错纠错机制,能够打消他们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必要的激励空间。

要把“李云龙式”干部选好用好。用人是“风向标”,也是“度量衡”。对一个地方和单位来说,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关乎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用对一个人可以提振整个单位士气,用错一个人可能会万马齐喑,用对一个“李云龙式”干部就会产生一批“李云龙式”干部。但 “李云龙式”干部个性鲜明、直言不讳、较真碰硬,“毛病较多”,如何大胆使用,对组织部门也是一道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明确的要求,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曾以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解释“亮剑精神”。面对艰难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拿出各种真招实招,才能切实扭转干部不作为的状态,才能让领导干部摒弃畏手畏脚、左右摇摆,显现出敢抓敢管、积极作为的精气神,以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

责任编辑:张玉

美媒:票房大国缺了“奥斯卡运气” 副省长落马 省委书记发出“六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