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定政策应该听谁的?国务院派出“定心丸”

日期:02-21
营商环境任启明政策规章

原标题:给企业定政策应该听谁的?国务院这样说……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涉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使政府决策更符合实际和民意;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部署推动家政服务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的措施,促进扩内需、惠民生。

此间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发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员令”,给企业派出“定心丸”。预计未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国官方将出台更多、更具针对性的举措,以有效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政策更接地气+防止暗箱操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法规规章对企业经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一部法规规章的出台、修订,往往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决定性影响,甚至可能决定部分企业的前途命运,必须慎之又慎。此次会议要求涉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制定和实施的前、中、后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既有利于避免由于政策与市场脱节而带来负面效应,让政策更接地气;也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公开性、透明度,防止寻租和暗箱操作,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助理教授任启明亦表赞同。任启明指出,近年来,尽管中国官方在法律“立改废释”公开透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包括通过意见征求稿、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包括企业界在内的各方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还是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与企业沟通不够,导致政策出台后,企业或者知之不详,或者理解不到位,违背了政策的良好初衷。

任启明进一步指出,这或许是官方出于降低行政成本的考虑,但这只能降低政策制定阶段的成本,却可能增加政策落实阶段的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坏政策”的出现,得不偿失,亟待改进。实际上,类似的改革呼声近期已在体制内出现。

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日前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指出,部分政策文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避开改革难点和实际问题,追求大而全却无具体措施等,必须进一步改进决策机制、改革文件理念,才能巩固改革的预期。

在任启明看来,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从国务院的高度,就政策对接这一重要商事环节作出积极回应和详细部署,包括事前听取意见、事中设置缓冲期、事后开展评估等,有利于推动各部门、各地方未来在法规政策的出台、修订过程中,保障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政策开展经营活动。

预计2019年更多利好政策出台

赵锡军指出,过去一年来,中国官方出台了大量的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包括上述政策沟通环节,可以说相关的政策是在逐步深入。考虑到在刚刚闭幕的地方两会上,许多地方政府都表态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可以预期2019年将有更多、更有效的政策出台。

对此,任启明亦持类似意见。任启明指出,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不断推进,现有的政策支持已经覆盖了包括企业设立、市场准入、政策对接等环节,未来则将进入“企业经营”这一“深水区”。考虑到企业经营环节需要对接的部门更多,涉及的政策更加广泛,改革的难度也更大,期待今年各部门、各地方能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许多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的关注远超以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尤甚。云南省将2019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辽宁省要“持之以恒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河南省的目标更加具体,希望营商环境在全国评价排序前移两位以上。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改善营商环境主要内容包括:大幅度压减项目审批时间;将越来越多的事项移至网上办理,让民众少跑腿等。

责任编辑:余鹏飞

台媒最新2020民调:韩国瑜全胜 蔡英文支持度最低 韩国瑜病倒休假遭绿粉讽刺 游淑慧一语点破关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