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居家就业 为上千居民打开“增收门”
本报讯 (记者 张莎 通讯员 高晓燕)免费学习一门非遗技术,在家就能接订单,实现劳动致富。在去年7月以前,这样的好事,对九龙坡区石板镇黄家堰村村民张俊来说可谓是“天方夜谭”,但现在,她通过在家制作夏布手工制品,每天真的能创收上百元。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九龙坡区获悉,自该区开展居家就业创业项目半年来,张俊和该区1100多名居民拥有了特别的增收渠道。
免费学非遗文创
居民有了“真才实学”
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他们前期调研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总有一些人因为客观因素限制,只能寄希望于在家就业创业来改善家庭收入。比如,有人腿脚不便,有人需要照顾家人或者技术不够、年龄偏大等,这部分市民成为家庭的剩余劳动力。
然而,在家就业创业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他们往往面临一些痛点。“从事的劳动很容易被替代,缺乏可持续性,容易再失业;技能较低又缺乏系统培训指导,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没有营销方法和渠道,做了产品愁销售,最终失去创业就业激情。”该负责人说。
针对这些痛点,九龙坡区于去年7月正式启动居家就业创业项目培训计划,让符合条件的市民通过技能培训后,能够居家完成工作、获得收入,实现灵活就业创业。
据了解,该项目在全市范围实现了多项创新,其中最大亮点就是首次融入了非遗文创项目。
“我们充分利用人才服务联盟平台的优质资源,在全国寻觅各种文创工艺、食品工艺、民间制作工艺大师,形成包括荣昌夏布、台湾手工皂、剪纸、陶塑、刺绣等42个培训项目,并邀请导师至九龙坡区各个项目落地处,现场授课传授相关的手工技艺,把传统文化充分转化成生产力。”居家就业创业项目组有关负责人介绍,非遗项目对手工技艺要求较高,不可替代性强,通过将不同非遗项目进行整合,比如“夏布+刺绣”,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而居民获得这些“真才实学”,有一技之长,可成为长期改善家庭收入的依靠。
学产销一体化
家里上班不愁订单
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的居家就业创业项目培训计划,首次打通了学、产、销之间的壁垒,形成了一体化的良性闭环。
以荣昌夏布为例,九龙坡区联合荣昌区的加合夏布,为石板镇天池村“夏布手工制品”培训班提供布料材料和授课导师,通过开设夏布针法、简单刺绣制作、夏布香包制作等10余个课程,让村民在原有的手工技能基础上,加强手工技艺,形成产品。因为是非遗产品,在市场上属于独有资源,加之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夏布的追捧,村民学成技术后,就能直接在家制作可销售的产品。
在天池村,村民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在家制作的符合销售条件的手工艺术品,将会直接采购进入加合夏布已有订单,直接领取劳动报酬。
据估算,按照村民在家劳动一天制作的产品数量,每位村民的日收入可增加100-200元不等。如今,天池村村民已实现了近600套夏布订单的输出,天池村也有望成为夏布手工制品制作基地。
除了有专项的技艺课程培训,完成技能培训的学员还可以和相应机构签订协议,在家中按照计件方式完成商品生产,获得劳动报酬;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员还能在培训后独立开设微商、电商或者线下开店的方式创业。此外,贤若大匠文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和重庆本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专门为项目开设专业网销平台,让学员制作的产品能全面打开销售市场,甚至走向海外。
1100多人
圆了居家就业创业梦
记者了解到,九龙坡区居家就业创业项目从去年7月正式启动,作为九龙坡区“两创示范”建设重点项目,面向区内16至60周岁户籍人口,设置了4大板块共40余项免费技能培训,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报名多达2000余人,1100余人完成培训,圆了居家就业创业梦。截至目前,麻辣美食、居家花艺、手工香皂、旗袍设计制作等9个培训项目滚动开班并结业43期。
7个月来,居家就业创业项目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手工皂学员目前已线上销售近2000块香皂,不少学员通过网络平台自产自销,平均每月增收3000元左右;
旗袍设计班学员谢杨敏在家接单做旗袍,平均每月增收4000-5000元;
500多名培训学员在“点点找人”App上提供了技能服务,电器燃气器具维修班学员高志朋一个月凭借电器维修技能已增收4000-5000元。
除了在家实现就业梦,越来越多的学员还走上了自主创业路:李文丽成立了自己的旗袍工作室,首单就是330件定制服装,销售额近9万元;麻辣美食班学员黄燕在结业后开了一家私房菜门店,月销售额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