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术不端 人人喊打
近日,知名演员翟天临读博期间学术文章疑似抄袭事件引起网友极大关注。事件曝光后,北京电影学院对外公布已成立调查组,正按照相关程序展开调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也发表声明,称将根据调查结论作出处理。近年来,学术造假屡屡引起关注,学术不端行为令人侧目。那么,学术不端行为缘何屡屡发生?学术造假将受到怎样的惩罚?如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针对这些问题,主持人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学术不端行为缘何屡屡发生?
主持人:近年来,违背科研学术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行为不端者以为左抄右抄就能混个文凭学历,不端正学习态度,有的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有的购买、代写、代投论文,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有的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擅自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专项、基金等资助;有的弄虚作假,骗取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东窗事发后,当事人追悔莫及。该类事件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当事人没有坚守诚信底线,加上造假成本低、惩处轻,使学术造假成为有些人走向成功的“捷径”。
问:学术造假将受到怎样的惩罚?
主持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称评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申报人员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予以撤销,记入诚信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梳理这几年学术造假案例,当事人面临的惩罚包括取消导师资格,调离科研岗位,撤销项目资金,等等。实际上,对于学术造假,不应止于惩罚、追回经费、撤稿,要提高违规成本,严肃惩戒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问:如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
主持人:创新离不开一个诚信的科研环境。诚信是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基石。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实行终身追究,一经发现,随时调查处理。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研究领域,在诚信建设方面,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都不可或缺。从事研究的人员都要做到坚守底线、严格自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上下求索的学术研究之路上,坚守诚信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本期主持人 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