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板龙的“复出”,这次他选择回老家过年

日期:02-09
板龙回老家复出

原标题:因为板龙的“复出”,这次他选择回老家过年

新华社杭州2月9日电(记者黄筱)“听说村里今年春节要点龙灯、舞板龙,我们一家人专门赶回来过年。”在上海工作的钟为定是浙江桐庐县新合乡松山村人,十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他,因为一场舞板龙的乡村民俗活动,带着妻儿回山里凑凑热闹。

发源于桐庐新合乡的板龙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板龙约有200多米长、由近百个花灯和板凳连接而成,每节灯板上有不同的造型灯,集花灯、剪纸、绘画于一体的板龙,造型美观、栩栩如生。板龙表演一般在春节期间,走街串户拜年迎新春,深受村民欢迎。

然而近些年这个“非遗”似乎被人们“遗忘”,松山村村委主任郭锋飙说,上一次村里舞板龙是2005年,因为板龙制作工艺复杂,并且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十多年来村里多次有组织的想法,却一直未能实现。

“再不重新恢复这个民俗活动,恐怕年轻的一辈真要忘记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了。”今年73岁的钟为奇是目前松山村最年长的板龙制作手艺人,近两年他接连送走了好几位同做板龙的老伙伴,眼看着自己也垂垂老矣,村里会做板龙的人越来越少,坚守了一辈子的手艺很可能就此失传,他与几位尚健在的老伙伴,便向村里和乡里提出要让板龙“复出”。

松山村多方筹资,爱心企业和乡镇府也大力支持,近30万元的板龙制作费用落实了。从2018年4月钟为奇就开始板龙的制作,他发动了会做板龙的三四位老师傅,带着赋闲在家的五六位妇女和三位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干起来。

钟为奇说:“其实这几个‘年轻人’只能说跟我们相比算年轻,也都是近五十岁的人了,他们对这个传统手艺还有一些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就来跟我们一起学着做。”

46岁的郭宝军就是其中一位“年轻人”,在过去的一年只要钟为奇一个电话,说“要做关键部分,回来学学”,在桐庐县城经营企业的他,就会立刻驱车一个多小时回山里当“学徒”。

“对板龙我们是有情结的,小时候我从十多岁开始就扛着旗子站在队伍前面,再后来大了点就是过年回家跟村民们一起舞板龙,锣鼓一响大家舞起来气势磅礴,浑身都起劲。”郭宝军说,板龙虽然是民俗活动,但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家的凝聚力,一种对故乡的牵挂。

制作板龙看着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复杂,从用竹篾做骨架结构到用各种材料做饰品绘画,全部都是手工完成,一个拳头大小的“杨梅球”,老师傅一天能做20多个,而新手只能做两三个。

十多个人花了大半年时间,整条板龙到2018年年底才正式完工。择好良辰吉日,钟为奇揭开蒙住龙眼的红布,为板龙点睛,沉寂了十多年的板龙终于在松山村重现,老师傅们看到这一幕都红了眼眶。

舞板龙的队伍里许多人都是常年在外地工作、祖籍松山村的中青年,他们跟钟为定一样,是因为想再睹板龙的精彩,与子女分享这份从儿时就保留于心的新年喜悦。

郭宝军和他十二岁的儿子也在队伍中,他说:“看见儿子玩得很开心,就好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希望这种对家乡的眷恋、对文化的继承能感染到下一代。”

听、看、凿、砍……风雪中铁路维护的“十八般武艺” 村里有了“村投公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