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追梦·新年新意新年味儿

日期:02-07
春晚文化追梦

原标题:春晚追梦·新年新意新年味儿

来源:央视网

一声炮竹炸响新春的序章,除旧、归乡、团圆……这些融于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文化烙印,在节日中被呼唤、沉淀、绵延。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间已伴随我们三十多年,成为除夕年夜饭外的一道文化大餐,渐渐固定为一种春节的仪式感,成为当下中国人的新年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作为展现民族文化、民间色彩的舞台,《百狮报喜贺新春》将浓郁的民间节日气息糅合在演员的每一次腾挪跳跃中;相声《妙言趣语》用传统的曲艺形式,在诙谐逗趣的氛围中展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武术《少林魂》场面震撼,于人潮“涟漪”中带我们体悟传统武术的刚柔并济。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止于简单的继承与重复,更在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春晚也正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寻找自己的方向,致力于以新技术唤醒经典,让传统元素和现代因子交相辉映。

2019年央视春晚首次进行了全媒体传播,充分应用了4K、5G、VR、AR、AI等多方面技术创新,来提升节目效果和舞台感染力。其中,春晚当日为观众带来了由5G网络传输的春晚候播大厅VR全景预览和长春(一汽)、深圳两个分会场的“沉浸式”观看体验,用新技术展现传统文化风俗。同时创新开发互联网态的融媒体内容,全媒体多屏互动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参与到大小屏的全面联动中。

同时,晚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流变中升华:各类新、奇、绝、妙的魔术、杂技、武术、创意表演等节目铺展出一幅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艺术画卷;《敦煌飞天》创造性地将敦煌壁画中的东方神韵用舞蹈形式演绎——一场“飞天之美”如同“画龙点睛”破壁而出;借鉴戏曲刀马旦形象的舞蹈《英姿》将传统程式与现代创造相结合,呈现出别样的飒爽。

传承而向新、集纳而交融,本就是中华文化保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奥义,“日新”“时变”将必然使经典在这个时代得到新的阐释,拥有符合当下的新的价值和意义,使其永远焕发生机与活力。文化能够持久创新,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时代精神,在今天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种种新形势的变化中,春节文化也必然经历“蝶变”。

参加歌舞《我和我的祖国》表演的老艺术家平均年龄82岁,他们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三个分会场的隔空互动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一段奋斗史,从江西井冈山分会场的革命精神,到吉林长春(一汽)分会场的工人精神,再到广东深圳分会场的《青春畅想》,挺起的民族脊梁不在遥远的将来,就在当下。

过去城市务工者返乡过春节,如今“反向春运”昭示城市化新动向。过去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年夜大餐,如今通过互联网缩短的“距离”将中国人的年,过成更大的“团圆”。旧与新的交替更迭始终发生着,有些形式早已悄然改变,但某些东西却经久不变,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故乡、亲人的深深眷恋,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和对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无比期待。

这些年人们呼唤“年味儿”,呼唤一种回归,有人将之称为“文化乡愁”。为了能够寻到属于自己的“根”,我们更应在这个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乡之路,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创新时代文化中,在当代纷繁复杂的文化碰撞与交融中,重塑文化自信、重塑文化之乡,找到那个属于当代人的文化坐标。

春晚在,“年味儿”在;难忘今宵,难忘每一年!(文/王博雅)

流浪地球上映后口碑炸裂 外国人反应让人意想不到 初三宅在家,打打扑克唠唠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