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找佩奇、探非遗、听民俗,用博物馆打开新春生活
“一期大语文课要1000多元,一张博物馆的门票不到50元,但学到的知识不比课堂少。果断退掉线上课,陪儿子去馆里长知识。”春节刚开始,家住朝阳区的刘女士便在朋友圈立下了flag。
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是放满文物、配几名讲解员的“1.0时代”。各种创新手段,“链接”了孩子与历史,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春节期间,“逛博物馆”也成为了不少家长假期的打开方式。
逛博物馆家长不能袖手旁观
“这种学习是开放式的,注重孩子的自主性。”长期从事博物馆讲解员工作、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史宁说,文史类的博物馆更多是利用视觉形象构筑起孩子个人的历史观。在了解文物精彩的背景故事的同时,还学习到历史知识,当然也经历了一次审美体验。
但多数家长不知道怎样带孩子逛博物馆。史宁发现,家长主要会陷入两大误区。一是,认为逛博物馆是孩子的事情,自己做的只是陪伴;二是,担心孩子看不懂展览,全程做“保姆式”跟随和讲解。
“家长需要做好平衡。”刘女士也建议,在逛展前,家长可与孩子提前规划好路线,把它设计成游戏闯关的环节。比如,提前选定主题,带着几个问题,边逛边寻找答案。
而对于初次逛展的“青铜级”选手,则不需要过多要求学到什么知识,避免功利性逛展。史宁认为,先建立兴趣很重要。孩子有自己的领悟能力,环境氛围的影响比记住固定的知识信息更加重要。
从教材中找灵感 更注贴近性
安静的文物超越了孩子的认知界限,实在勾不起孩子兴趣怎么办?史宁建议,可以选择带有互动体验项目的展馆,如引进高科技电子设备增强,或需要孩子自己动手组装、拼装一些模拟展品的活动。
同时,一些缺乏互动性的场馆,则需要家长开动脑筋,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发生关联。
鲁迅是中小学语文课中出现较多的一位作家,也是初等教育阶段当中一位比较重要的近现代历史人物。“到鲁迅博物馆后,会发现许多与书本上不一样的地方。”史宁说。比如鲁迅是一位美术天才,自己设计图书封面、画插画、设计logo,甚至设计改造房屋,这与课本上的鲁迅形象截然不同,却是一个更加真实、完整和丰富的鲁迅。
再比如展厅内会展示鲁迅上百种笔名,看到这里和孩子一起思考为何鲁迅会产生如此多的笔名,意义何在?这些都是参观博物馆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类似这种展馆更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进入探究学习模式,共同发现和寻找,正是博物馆亲子教育的题中之义。
春节期间,史宁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故宫博物院、北京民俗博物馆等领略传统民俗文化。博物馆每逢春节都会推出配合时令的展览,也会有不少互动体验项目。
据悉,今年首都博物馆将举办《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讲解关于“佩奇”的冷知识;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以来的最大规模展览,八百多件年味儿文物真实还原清代皇家过年情景,百余家中华老字号进宫展卖传统小吃、展示非遗产品……
博物馆里的体验活动:
故宫寒假知识课堂
1月29日至2月23日,分两期,共五大主题。参与者将以家庭为单位(一大一小)进入故宫。“木板年画”和“金猪纳福”为亲子项目,活动期间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他项目为非亲子活动,孩子独立参加活动。
对象:7到15岁
地点: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故宫熙和门)
收费:活动均免费,需缴纳40元故宫门票
中国科学技术馆创客工坊等活动
1月29日到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DIY望远镜、“计时工具的前世今生”之日晷、液氮实验表演等体验活动。需提前在官网或公号“掌上科技馆”预约。
对象:普通观众,部分只面向学生
地点:中国科学技术馆
收费:主展厅30元/人,主题展20元/人
北京民俗博物馆非遗展示
2月5日到2月9日,北京民俗博物馆推出4个传统工艺体验区,还有训白鼠、拉洋片、扁担戏等传统杂耍,孩子不妨跟着非遗大师学上两手。
地点: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
收费:共80个免费名额,通过公号“北京民俗博物馆”预约。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编辑 潘灿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