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爆竹声没有了,年味有些不足?真正的年味就是那浓浓的人情味

日期:02-04
爆竹声人情味年夜饭

原标题:喜庆的爆竹声没有了,年味有些不足?真正的年味就是那浓浓的人情味

摘要:春节中的人情荡漾,是最为醉人的,也是春节的基本主题。

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有关春节的报道与话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年味”是一个重要话题。

有人觉得,喜庆的爆竹声没有了,年味有些不足。实际上,民俗是在推陈出新中发展的。“爆竹一声除旧”,确是春节的一种传统民俗,它的产生,源于农耕时代,既寄寓着当时人们用以驱魔避邪的愿望,也适应当时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状况,可以增添热闹喜庆气氛。如今早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城市大量出现,人口集中,高楼林立,在这样的环境里大放爆竹烟花,不仅严重污染空气,而且会引发安全事故,与我们今天所大力倡导的健康、绿色、环保、和谐等理念严重背道而驰。如今,上海等许多城市先后禁放爆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风俗当随时代”的变异性,对这样的“年味”是应当笑着告别的。

自然,民俗又有其稳定性。拿春节风俗来说,在历史发展中,尽管具体内容与形式多有嬗变,但年俗的核心精神,诸如除旧迎新、祭天祈年、娱乐狂欢、人情交融等,显示人的本质要求与期盼,却在变中不变,从而使春节得以成为一个“传统”,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这里,且不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节日中各种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的活动,显示着人们迎接新年、迎接春天的喜悦;也不说“一夜连二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节日里多种祭祝祈年活动,表露着人们祈望人寿年丰、国泰民安的心愿;也不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节日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表现了人们生活有张有弛,有劳有逸,重视生活节律的调剂;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节日里各种走亲访友活动所透露出的浓郁的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家,这一传统在节日里表现得十分明显。大年三十的那顿年夜饭,在节俗中举足轻重。这个年夜饭,又叫“团年饭”,祈愿全家团团圆圆。同时,“团年饭”上还要奉祀祖先,“事死如事生”,使血亲家庭内部拥有一种凝聚力。因此,每逢春节,在外的游子不论身处天涯或海角,都要想尽办法回家吃年夜饭。如今,大批外出打工者节前潮水般地返回家乡,就是要赶这顿年夜饭,享受团圆之乐。由于回乡车票粥少僧多,为了克服“一票难求”的窘境,近年开始流行“反向过年”,即请家人到他们工作的城市过年,共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乐。这种“逆迁徒”,较之传统的回家过年在形式上有了嬗变,但其内核未变,体现的仍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除了亲情,亲切的友情也浓浓地飘散在春节的气氛中。即使陌路相逢,也会含笑相对,互致祝贺。过去,节日间来往多为登门拜年,如今现代化了,多用电话、微信拜年,频率次数都远远超过以往人们互相的登门拜年,只是“线上来往”不及当面交谈亲切深入,两种方式宜并存互补。对一些老朋友来说,人们还是面谈情更浓。因此,春节期间,亲朋间多有聚会交流。

春节里,人们也特别重视访贫问苦,关怀困难群众。从党和政府的“送温暖”,到人民群众的互帮互爱,让所有尚有困难的人,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春节里荡漾着浓浓的人情,使社会成为一个“不沉的湖”。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是祈年祝福的日子,是娱乐狂欢的日子,更是人情大交流的日子。我以为,春节中的人情荡漾,是最为醉人的,也是春节的基本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具体活动形式会有消长变化,但只要其基本主题还在,那么,它作为维系和强化人际关系的一种有力的感情纽带,必然会世代相传,久久不衰。

栏目主编:王珍文字编辑:王珍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朱瓅

马吉孝在省总工会十四届四次委员会议上指出 主动对标 积极作为 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新青海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快递小哥的“春运” 每天配送400件包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