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警战士和“兵爸兵妈”的故事

日期:02-02
王家伟官兵张菊生

原标题:上海武警战士和“兵爸兵妈”的故事

摘要:这样的优良传统,是一代又一代官兵在不断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传承下来的。

“这是龙虾片,虾香浓郁,滋味鲜美,色泽光亮,脆性极高,当然是我做的。”武警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五中队胡冬阳迫不及待向“兵爸兵妈”介绍自己的杰作。

“这是葱油海蜇皮,还符合您二老的口味吗?”另一名战士王家伟也“不甘示弱”,立马亮出了自己的拿手菜。

在五中队的营区,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来自驻地的5户失独家庭来到了中队,与他们的“兵儿子”一起喜迎新春,官兵们还特地为这些“兵爸兵妈”准备了一顿独特的团圆饭。

家住宝山区桃浦镇的曹红兵、张菊生两位老人,就是中队结对子关怀的“失独家庭”之一。几年前,张菊生夫妇的独生女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两位老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了解这个情况后,三班的胡冬阳和王家伟两个战士主动请缨,承担起“兵儿子”的角色。

“干爸干妈都是上海人,今年的团圆饭,咱俩给他们做一顿地地道道的‘沪上大餐’。”春节前,胡冬阳和王家伟早早的就开始“筹划”和“兵爸兵妈”的这顿团圆饭了。

说来容易做时难。胡冬阳和王家伟都不是炊事员,掂起锅铲还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为了学习做饭,他俩还专门“拜”炊事班长为师,“秘密培训”了一个星期。

这期间,俩人没少吃苦头,胡冬阳胳膊上被溅起的油花烫出了好几个包,王家伟则在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头,好在都没什么大碍,俩人卯足了劲想在自己的“干爸干妈”面前“秀”一把厨技。

“这俩孩子哪会做饭,咱俩去厨房看看去。”正当曹红兵和张菊生两人想下厨帮忙时,胡冬阳和王家伟变戏法似得从厨房端出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饭香四溢、色味俱全,中队的战士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中队饭堂内,曹红兵和张菊生两口子看着两个“叽叽喳喳”的兵儿子,再看着满桌的饭菜,每一道都是他们过年时的必备菜,明白了胡冬阳和王家伟的良苦用心。“这些菜我们都很喜欢,你们辛苦啦,有你们这些‘兵儿子’,我们每天都是过新年。”

“干爸干妈,新年快乐。”新春将至,万家团圆,普天同庆,官兵们围着“兵爸兵妈”们,不停地诉说着新年的祝福。这个冬天,因为有这些雷锋传人,大家不再感到寒冷,这个春节,因为有这些“兵儿子”,这些失独家庭的老人们愈发感到温暖如春。

上海总队机动二支队五中队“学雷锋三班”, 曾被共青团上海市委表彰为“新长征突击队”,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无论任务如何变、驻地怎么换,一茬茬战士始终继承优良传统,践行雷锋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黄浦江畔的雷锋班”。

近日,新春将至,三班的官兵们又开始忙活开了,在寒冬中给“亲人们”送去新年祝福和温暖。

“爷爷,这把剪子还能用,您可千万不能扔。”在宝山区东街居委会的文体活动室内,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欢声笑语,雷锋三班的官兵们正在用传统“五宝”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磨刀石、理发剪、修理钳、针线包、测压器,在雷锋三班,人人一门小手艺,个个都有热心肠。

这样的优良传统,是一代又一代官兵在不断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传承下来的。

社区的老人们听闻雷锋班的官兵们来了,都从家里往居委会赶,或拎着年久失修的收音机,或抱着一堆“有历史”的鞋子,在他们眼中,雷锋班的官兵们个个都有“超能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外面寒风瑟瑟,室内温暖如春。在中队干部的组织下,官兵们分为医疗、维修、理发等几个小组,上等兵李志远在两个多小时时间里无偿理发12余人次,即使手臂酸胀,脸上依然挂着温暖的笑容;三班战士马波坐在长条凳上,弯着腰、低着头,认真地磨着菜刀,没过多久,额头早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精湛的技艺、暖心的服务,让前来参与活动的群众络绎不绝。考虑到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出门,官兵们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走进居民家中帮助老人理发、清扫卫生、更换灯泡等。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陈琼珂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摄影 谢乐威

习近平: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不要忘本 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官兵过年不忘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