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新闻官”一到游客多了 村民富了
雷健介绍黑山村的清水鸭
刘逢明
唐莹敏
1月23日,清远市石潭镇水西村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外,挂着一张显眼的红色海报,上面写着:全村2018年共分红利48万余元。活动中心内,几个会计正对照着表格给村民们分红。村里的“乡村新闻官”刘逢明说,他通过短视频软件的宣传收获了4.4万名粉丝和共计700多万次的视频播放量,水西村也因此出名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更加强了和村里的有机蔬菜合作,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自2018年8月开始,清远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目前全市共有307名“乡村新闻官”。据清远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新闻官的主要职责是连接媒体矩阵平台和电商销售平台,落实新闻惠民、新闻扶贫,让乡村信息、乡村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入城市。
“新闻扶贫”到底怎么扶?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清远“乡村新闻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广东脱贫攻坚”1
“大家好,我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的‘乡村新闻官’雷健,我为大家介绍黑山清水鸭。我们的鸭子皮嫰肉滑,无论煎炒、白切、煲汤,做出来的鸭子都比其他地方的鲜甜很多。”1976年出生的雷健穿着壮族特色服装,手上提了一只清水鸭正录制视频。去年8月,这位“乡村新闻官”开始在短视频软件上推广村里的特产,清水鸭也因此“意外”走红。
半年卖5000只鸭
“以前村里有近20户低保户,现在大家养鸭子,低保户只剩一户了,还是因为家里有重病号的缘故。”雷健也是黑山村的村支书,他说,因为村子北靠大雾山,山高雾重很难见阳光,所以才被当地人叫作黑山村。
黑山村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没有工业,但有1000亩梯田,每到金秋时分,梯田的景色便美轮美奂。雷健介绍,村民养鸭、种地都采取很原始的方法,鸭子不喂饲料更不打抗生素,稻田也只用有机肥,“我们的鸭子只吃米糠,平常就放养在小溪里,因为不打药,死亡率自然要高一些,所以价格比市面上的其他鸭子贵一些。”
以往,村里的鸭子都是由村民拿到镇上的集市出售,但因为价格偏贵,带出去的鸭子往往只能卖掉一半,这让不少村民对养鸭子失去了信心,家里鸭子越养越少,“这样好的农产品,外界却不知道,实在太可惜了。”
去年8月,雷健当选为一名“乡村新闻官”,随后参加培训,由短视频达人手把手地教他拍摄和包装技巧。雷健尝试拍了几段清水鸭的视频,再请清远当地的几个短视频大号转发,视频点击量竟然轻松过万次。
尝到“新闻扶贫”的甜头,雷健很兴奋,他开始借助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清水鸭,半年不到就卖出去5000多只鸭子。以往滞销的鸭子成了城里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不仅销量提高,价格也从原来的每斤18元涨到了每斤25元。
清水鸭火了也带动了村里的其他农产品销量,无论是梯田里的有机大米还是腊鸭、腊鸡等各种山货,销量都十分可观。
“以往提到黑山村,根本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现在通过电商卖鸭子、搞旅游、搞农家乐,村里的光棍们竟然都脱单了。”雷健笑得合不拢嘴。
村里游客多了一倍
雷健是黑山村本村人,年轻时到广州当兵,退伍后不久便下海到顺德经商,后来由于生意不景气,他在2010年将公司关闭后回到了村里工作,不久后当选为黑山村的村支书。
刚回家乡时,雷健发现村里不乏“脏乱差”的情况,几个自然村的村民也因为各种原因明争暗斗。为了改变现状,当上村支书的雷健花了1年时间来整治村容村貌,先是在村里搞农民运动会,通过运动让村民们团结了起来;随后做过生意的雷健开始整合村里资源,依靠“梯田旅游”拉动村民创收的念头在雷健心中油然而生。但因为连山距离清远市区有4个小时的车程,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推广方式。
最初几年,每到金秋时节,雷健便邀请清远、广州等地的摄影家协会前来拍摄黑山梯田的丰收景色。随后,雷健将这些照片送给珠三角地区的多家旅行社寻求合作。照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一些珠三角地区的中学就带着学生过来村里春游、秋游。
学生的口碑建立起来后又带动了亲子游。于是从2015年开始,村里又借势做起了稻香节,用节日营销的方式吸引更多旅客前来。
自从今年8月当选乡村新闻官以来,雷健将更多的黑山村美景通过多个网络端口传播了出去,意外收到了奇效,“2017年我们全年才只有5万多名游客,但2018年8月到12月末不到半年的时间,村里就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一倍。”
雷健告诉记者,目前整个黑山村已经开了3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不少人来到村里后徒步、骑自行车、参加稻香节,更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现在清水鸭不仅走电商,还卖给本村的农家乐,同时,大的采购商会直接到村里来收货。”
靠“新闻”为村民增收
清远市石潭镇水西村的“乡村新闻官”刘逢明介绍,水西村曾经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2015年在外工作的他决定回到家乡水西村创业。刚回来时,村里一年的集体收入才5000元,鱼塘常年废弃,肮脏不堪。很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只有老弱妇孺,因此当时80%的土地都无人耕种。
回到家乡的刘逢明带领村民先将废弃的鱼塘疏浚,之后将村容村貌修葺一新。正巧,水西村是清远市“农综改”试点村,经过农村土地整合,村里2017年盘活了600多亩土地,并将一部分土地租给外来的农业公司,用于高端的有机农业种植,村民则依靠土地租金和蔬菜销售获得的利润进行分红。
刘逢明介绍,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香港有机农业公司租赁了村里400亩土地,种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芦笋、青菜、薄荷等有机蔬菜,“这些都是高品质的蔬菜,芦笋去年的价格是一斤15元,今年的价格预计会更高。”
“我们通过乡村新闻官播报,这家公司就知道政府非常支持这里搞有机农业,而且村民非常团结,因此今年还追加了投资。”刘逢明说,村里引进有机农业公司不仅增加了村民的红利,还能促进村里人在家门口就业,“现在这家公司雇佣的固定工有二三十人,到了农忙,每天用100个工人都不够。通过引进产业,我们村去年不仅有48万元的分红,村民还有100多万元的劳资收入。”
推动年轻人回乡就业
如今,刘逢明还在水西村做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村里的农庄由刘逢明带领103名村民和一部分外资联合入股,他担任经理。农庄旁边是百亩花海,刘逢明便和村里种花的老板搞合作,只要是来看花的游客,就把他们推荐到村里的农庄来吃饭;相应地,对于来农庄吃饭的游客,刘逢明也会鼓励他们留在村里看看花海。
作为“新闻官”,刘逢明如今用短视频软件已经非常在行,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他一共发了30条视频,每条视频都跟水西村相关,有的拍村里的有机农业、有的拍花海、有的拍村里农庄做出来的各种农家菜。其中有好几个短视频获得了五六万个点赞,人气最高的一条短视频播放次数超过20万次。
刘逢明说,播报“乡村新闻”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不仅让客流量增加,还能引来外资;而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了解到村里的产业升级后,纷纷都回来村里工作,“单单是大学生,去年就回来了五六个,有的人去了有机农业公司工作,每个月也有3500元至4000元的收入。”
打通“最后一公里”
清远市连南县三排镇横坑村也有一位“乡村新闻官”唐莹敏,她在短视频软件上为村里的“红衣花生”当起了代言人。
横坑村位于距离县城足有35公里的大山深处,全村耕地2620亩,其中水田只有480亩,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因为土地贫瘠,这里的村民只能种红薯、黄豆和花生等作物;而远离市区、道路难行等客观条件也让村里无法发展旅游。
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唐莹敏硬是闯出了一条“新闻扶贫”的新路。和其他地方的白花生、粉花生不同,横坑村出产的花生仁颜色通红,唐莹敏经过“乡村新闻官”的培训后,专门研究“红衣花生”的药用价值,之后便通过短视频软件对村里的花生进行播报。
录制视频那天,她穿上了瑶族的民族服装,特意为花生盖上了红盖头,宛如出嫁的新娘一般。这段视频播出之后引来了4万多次的点击量,短短一个月,唐莹敏就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1000多斤花生。
唐莹敏实践后发现,村里最有价值的经济作物还是花生,因此过完年她会进一步推广种植,“我们这里的花生旱地每亩产300斤,水田每亩产600斤,此外每位村民一年有1600元的水电站分红和500元左右的光伏发电分红。”
唐莹敏说,了解市场后,去年她还为村里争取到了200亩有机茶叶的种植机会,她还吸引镇上的蚕桑种植园到村里,鼓励村民种桑养蚕,“乡村新闻官关键是要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