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标普入华,带来哪些变化?
新京报讯(记者宓迪)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脚步继续向前推进,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来了。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亦公告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标志着标普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谁是标普?
据《金融时报》,作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普为世界各地超过20万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
在此之前,央行各项工作已经逐步推进。
2017年7月,央行发布第7号公告,对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有关事宜做出相关安排。根据公告,境外评级机构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监管承诺函,并指定其在境内的分支机构配合监管。
2018年3月2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相关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下称《规则》)。根据《规则》,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7号文件要求的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与债券发行相关的信用评级业务,应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就拟开展的债券评级业务类别申请注册。
据《金融时报》了解,除标普以外,穆迪和惠誉的在华独资企业均已向交易商协会递交了注册申请。
央行公告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推进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且符合条件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围绕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引导市场预期等方面,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作用。
带来哪些变化?
央行公告表示,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是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评级机构的引入,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配置多元化人民币资产的诉求,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改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指出,此次标普获批为首家在华执业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表明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开放完成了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所有步骤,且央行和中国证监会于去年联合发布的14号公告开启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资质互认机制,说明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开放程度是非常高的。
其指出,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为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丰富了投资者的评级选择,也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进一步配置国内发行人所发行的债券,因而也是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一次重要进化。
俞春江分析,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和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同台竞技,为国内信用评级持续提升评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预计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也将进入评级技术进步和评级服务质量提升的快车道,或将进一步发挥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本土化优势,同时建立面向境外投资者的评级服务体系,提升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相比,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在品牌、资本实力、投资人服务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如何扬长避短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共同课题,预计大部分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已经付诸行动。
债市发展下一步
记者留意到,2019年央行工作会议已经规划了下一步债市发展的蓝图: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持续推动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规范发展,不断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做好债券市场统一执法的实施工作。强化市场化约束机制,推动完善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债券市场违约处置机制,做好违约风险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支持境外主体在境内发债融资,鼓励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央行有关新闻稿提及。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产品不断创新,活跃度和流动性接近国际主流债券市场水平,市场参与者队伍发展壮大、类型不断丰富。据新华社,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今年1月的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论坛上介绍,截至去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为86万亿元人民币,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接近2.5万家。
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借鉴债券市场国际投资规则,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相关安排,使投资环境更加便利和友好。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去年债券市场整体发行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其中,2018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8%。
新京报记者 宓迪编辑刘晓阳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