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年上海2702个小区实现“零发案”,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摘要:市政协委员陈臻建议,智慧公安要加大“神经元”布设,深化城市大脑建设,并做强终端处置力量。
2018年,全市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交通事故数、火灾发生数同比分别下降 20.8% 、10.7% 、11.6% , 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双双再创历史新高。数据背后, 智慧公安建设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大会发言中,市政协委员陈臻建议,智慧公安要加大“神经元”布设,深化城市大脑建设,并做强终端处置力量。
“依托智慧公安建设,为首届进博会打造了‘圈层防护、人物干净、宽松高效、有序尊严’的智慧安保模式,取得了最佳安保效果。”陈臻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智慧公安建设“走好了关键的第一步”,目前智慧建设第二步已全面启动,持续推动社会治理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神经元’感知是风险管控的首要环节,只有通过布设无处不在的‘神经元’,才能全域全量、多维即时感知风险隐患。”陈臻介绍,上海围绕街面、卡口、网络、社区、楼宇五大领域,布设了“神经元”55万个,但对于上海城市体量来说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社区领域,已建成的2702个小区全部实现了“零发案”,但这只占全市1.16 万个小区的23%。
他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制定不同的布设标准。比如新建小区,应要求开发商按智能安防标准建设;已建成的小区,可通过业委会发动业主筹集经费,或动员企业投资建设;对老旧小区,通过政府旧城改造、实事项目等方式,落实资金进行建设。
“神经元”感知的信息,只有经过“智慧大脑”处理才能发挥价值。陈臻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城市大脑建设。“城市大脑是新时代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服务支撑的重要抓手。”陈臻举例说,比如公安大脑拥有最基础的标准地址和动态更新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数据,可为政府各部门开展经济、生活、医疗、教育等服务管理提供支撑。
“感知到的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置,群众就不会满意。”陈臻表示,推进智慧公安建设,需要进一步做强终端处置力量。他建议,区、镇(街道)依托综治、网格等综合性管理平台,整合城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基层力量,24小时值守响应处置,形成全领域、全天候处置工作闭环,与公安机关一起,承接、处置各种风险隐患,打造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体。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董思韵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