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活农村土地 唤醒巨量资本 ——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综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14年我省正式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下简称“土地确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已按期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任务,并已向农业农村部汇交完成35个县(市、区、行委)土地确权数据成果资料,共涉及276个乡、3435个村、67.9万户、781.2万亩承包地。
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我省普遍存在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登记簿不全等问题,这次通过全面调查和采用航测、图解等先进技术,测准了面积、摸清了家底。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二轮承包后出现的分户、合户、转让、互换等土地承包关系,依据土地确权结果,依法与农户重新签订了承包合同,按照一户一簿原则重新建立健全了登记簿,向农户重新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依法确认了农户的承包权利,纠正了二轮延包不完善、权利不落实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效杜绝了村组干部随意调整农户承包地、地方政府违法征用承包地等行为,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进一步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确权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主要是为使土地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以物权的方式进行登记管理,可以为建立权属清晰、产权明确、主体确定、流转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打下基础,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经营权确权是土地资本化和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土地确权后进入市场流转,可以吸引大量外来投资者,为农业规模化发展解决资金问题。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得到了法律的保章,提高了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同时降低了土地流转的复杂性,方便土地集中到少数种粮大户手上,从而利用机械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各地认真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矛盾不出村、纠纷不出乡”的原则,积极调处,妥善化解。一是民主协商。对农户之间承包地块四至不清,互换、转让承包地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先由农民自行协商,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进行登记。二是组织协调。对农民协商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在确权工作中遇到的法律、政策界定不明确的问题,由村委会、工作组、农牧局、县政府出面调解解决。三是多方协作。对农民协商、组织协调仍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村组干部、工作小组、专业测绘单位和参与二轮承包的老前辈、老村干、老党员等共同出面,依据政策和法律进行化解,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全省共受理矛盾纠纷3991起,通过县级仲裁、现场调解、化解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3878起,调解率达到97.17%。
夯实了土地“三权分置”工作基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就是要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确认了土地“三权”权利主体,明确了权利归属,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真正实现了“确实权、颁铁证”的政策目标。
放活土地经营权,逐步实现抵押贷款。土地确权相当于给农民土地发一本“身份证”,证上包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姓名及基本情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名称和编号;期限和起止日期;发包方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土地四至、面积、土地用途;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情况等信息。土地确权,谁家有多少地块、多少亩,一清二楚,这无疑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土地确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盘活农村土地,唤起沉睡的巨量资本才是真正的目的。按照《物权法》要求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能够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权能,为农民通过入股、抵押、担保和流转等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打通渠道。过去,农村土地和房屋碍于集体性质不能抵押,农民贷款只能走联户担保,门槛高、利率高成为最大障碍。以后农民土地有了权证,可以和城市居民的房产一样到银行融资抵押贷款。所以,今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能和城里的“房产证”一样,当农民需要发展资金时,还可以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省、市(州)、县三级数据库,省、市(州)、县、乡四级联网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对接,实现数据的统一、规范,方便农牧民群众业务查询、办理。
农户吃上定心丸高效高质促发展
我省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工作全面收官
农业兴则我省兴,农民富则我省富,农村强则我省强。在我省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解决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流转的格局,为推进土地流转有序、集中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行动指南。
我省自2014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以来,历时5年,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已按期基本完成全省土地确权任务,农户承包地确权面积790.5万亩,确权率达98.58%,惠及全省8个市(州)、35个县(市、区、行委)、278个乡镇(街道)、3437个行政村(社区)、70.65万户农牧民。通过土地确权工作,摸清了农村的家底,为农民承包地颁发了土地确权登记证,让广大承包农户吃上了“定心丸”,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一步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夯实了基础。
让农户吃上定心丸,高效高质促进我省农牧业发展,就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赋予农户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使用权,强化对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保护,让农户彻底安心、放心,在这一点上,确权过程中是必须明确的、不能动摇的。要充分理解到“三权分置”的深刻内涵,在保护农户基本权益的前提下,做到土地有序合法流转,赋予更多新型主体土地权能,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牧民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让农牧民共享我省改革发展的成果。
让农户吃上定心丸,高效高质促进我省农牧民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农牧民主体地位,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让农牧民充分参与,将政策宣传到位,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要本着“农户主体、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确权,建立健全纠纷仲裁调解体系,及时调解化解确权过程中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让农户吃上定心丸,高效高质促进我省农牧区发展,就是要巩固完善土地确权的成果,充分应用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对农村土地流转科学化、信息化、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天然的资源禀赋,积极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权抵押融资、涉农补贴、粮食生产功能区等方面的转化应用,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等方式开展专业合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最大限度地调动我省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我省农牧业由单一生产向生产生态生活的良性循环转变,将我省“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战略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落到实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农业农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高水平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谱写我省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格尔木有位“最美确权人”
在格尔木市农村,说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事,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格尔木市农经站站长赵思均。
用老百姓的话说,只要是村里定下的会,没有白天、黑夜和节假日,他都准时来;村民遇到问题打电话咨询,他随时能够接听回复;调解矛盾纠纷,个别村民不理解说出难听的话,他脸上毫无怒色,好像没听见一样。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繁重,也能切身感受到基层农经工作人员的担当。
格尔木市农村土地确权对象为3个乡镇21个行政村承包地。面对单位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作为市农经站主要负责人的赵思均,从编制市级方案、编写工作手册宣传资料、组织市级动员培训、撰写会议材料到协调乡镇和村级确权工作推进都亲力亲为。
农村土地确权离不开村干部和农民的广泛参与。2016年夏季,正值村干部换届前期,技术服务公司刚入驻,对格尔木农村的情况还不熟悉,为搞好调查摸底工作,赵思均带着技术人员一个村一个村地跑。
在权籍调查中,又逐乡逐村协调组织村干部和农户指界现场。郭勒木德镇东村出现30多块承包地无户主的情况,赵思均带着技术人员与村委会委派的社长一同现场查看,想尽办法,通过走访邻里、电话询问知情人,多方查找承包地户主线索,一块地一块地过,连续一周时间,最终使无户主的承包地全部落实到户。
农村土地矛盾纠纷调处是土地确权工作的难点。格尔木市确权工作中涉及到3个行政村的村界争议矛盾,且属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为尽力调处化解矛盾,赵思均想尽办法多处查询和核实相关依据,先后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现场会和协调会6次,经他的努力调解,先后解决了2户农户间的土地承包纠纷。有一户农户,村委会、乡司法所和市妇联也曾多次调解无果,诉讼至市法院而不予受理,经他主持调解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他结合农牧区的实际,恪守职责,敢于担当,用农经人的情怀,托起农户土地颁证的希望!
互助 土地抵押变现金
“自己也可以在流转土地上打工或者去西宁等地长期务工,这样不仅放活了土地也激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土地确权后,农户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民手中拥有的权证“含金量”增加,持证的农民可以将承包地以多种方式流转进而获取各种收益,可以拿到银行部门办理贷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去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推动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无有效抵押物的问题,实现了贷款的有效投放。
2016年以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牧局积极推进“两权”试点工作,成立了县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站。研究制定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和配套措施,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充分调研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组成形式,农村土地权属构成情况及各类经营权确权颁证管理等情况的基础上,从农户、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中开展试点。
在试点过程中,针对农户合理贷款需求与抵押物估值确定贷款额度的实际差距,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设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福农卡授信”的贷款模式,积极探索农户、担保公司和银行间“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授信”的信贷模式,满足农户的有效资金需求。
依托乡镇金融服务站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深入宣传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重大意义,加强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流程等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真正做到了把政策交给农民群众,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县已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福农卡授信”和“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授信”两种模式,发放的“两权”抵押类贷款325笔,金额5541万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福农卡授信”模式发放的贷款300笔,金额1538万元。
湟中 农户心里有了“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际上就是给农民土地的“不动产登记证”,给农民吃“定心丸”。
湟中县于2015年6月整县推进确权颁证工作,现已完成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75个行政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认承包地面积93.5万亩,签订合同9.4万份,颁发证书9.1万本。行政村确权完成率达到96%,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完成率达96%,农户合同签订率达9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达93%,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是西宁市第一个成功通过省级检查验收的县。
湟中县委县政府把土地确权工作当作农村工作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挂帅,严格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等法律文件精神,全面统筹,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级层面统筹抓、乡镇层面具体抓、村级层面配合抓”的“三级联抓”思路。
为确保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湟中县农经站统筹布局、科学谋划,从组织保障、政策宣传、技术设计、工作程序等各个环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通过查阅档案资料、权属调查、纠纷调处、外业指界、审核公示、完善合同、建立数据库和建立登记簿等步骤,摸清了承包地现状,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最后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确权档案资料归档,使农户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