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湾区建设成民主党派建言焦点 民盟广东建议创办“湾区科技大学”
本报记者杜弘禹广州报道
1月26日,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广东进入2019年两会时间。
作为两会热点议题的重要前瞻,广东各民主党派的提案或建议已在近期相继公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掌握的信息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仍是各民主党派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前,各方正寄望,下一步随着顶层设计的出炉后的明朗指引和地方行动跟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迎来更多突破。哪些领域最为备受期待?从广东各民主党派的建言来看,一是希望加快大湾区机场、港口资源整合,理顺分工协作,增强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枢纽能级;二是希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眼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高端产业布局等方面。
从增量上解决港口整合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显然离不开港口群和机场群的支撑。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关于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建议》中就表示,加快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能有效推动全球高端资源集散,增强辐射能力。
从现实来看,目前大湾区已呈现世界级空港群的格局雏形,2017年航空客运量达2.02亿人次,居全世界大都市圈机场群首位;航空货运吞吐量达700多万吨,也已在全球湾区中领先。2018年底,中国民航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有关协议也明确要加快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不过,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问题亟须破解。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指出,大湾区机场群的国际枢纽功能不足、协同效应缺乏、空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具体如粤港澳各机场在基础设施、航线网络、航权安排、客货运输等多方面仍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尚未实现机场间快速中转和行李联运等基本功能。
为此,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相应规划,以广深港三大机场为核心,实现各机场差异化发展,着力提升广、深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推动与港澳共同打造整体统一、资源共享、分工明确、功能完善、发展联动、竞争适度的多枢纽世界级机场群。
此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管理局,使用政策、价格、收费等不同手段在大湾区内机场间灵活、动态调节航空客货运量,加强统筹协调;建议争取民航局空管局对粤港澳空域资源进一步开放和优化,探索打造大湾区自由飞行区,进一步释放空域资源吸引全球航空公司开辟航线等。
港口方面亦获关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粤港澳可在万山群岛共建“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并表示这首先能解决大湾区深水港口缺乏问题。万山群岛地处珠江入海口,分属珠海、香港等管辖,海岛陆地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289公里,水深和地理位置优越。“在此建粤港澳大湾区深水港可满足目前国际上任何级别船只靠泊需求,将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战略载体”。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还认为,这还能从增量上解决大湾区港口整合问题,促进港口一体化发展,并建议将香港现有体制机制法制优势、航运产业高端化优势与内地的资源优势有机整合,形成粤港澳国际航运合作的新优势,进而在此打造先行先试的国际航运“政策特区”和“功能特区”;建议大胆探索建立粤港澳三方互惠互利的港口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包括实施地主港管理模式、把香港自由港政策延伸至此等。
无独有偶,民革广东省委会也在一份建议中提出,要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具体包括要强化深圳、香港、广州与周边港口的业务联系,逐步推进大湾区港口通关一体化等。
事实上,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以来,港口资源整合与一体化发展便一直备受关注。广东省政协委员葛春凤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港口是大湾区核心资源之一,不理清发展布局将制约未来发展,因为根据国际经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的关键所在。
建议创办“湾区科技大学”
科技创新是此番广东各民主党派聚焦的另一大湾区“关键词”。按照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分析,创新经济是湾区经济的天然属性,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链完整度、创新体系、市场化等方面优势突出,因而肩负探索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重任。
如何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此番广东各民主党派的提案或建议来看,切入口覆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创新、高端产业布局和教育等方方面面,但共同点均指向推动大湾区内部尤其是粤港澳三地之间科技创新的协同,特别是希望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比如,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已建成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项目、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一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但开放、共享、协同不足,特别是对港澳用户协同创新需求的考虑欠缺,用户参与程度不足,无法满足公共研发活动的需求。
为此,建议从建立顶层机制协同、推进创新需求协同、完善运营治理协同和探索多元资本协同等方面着手解决,包括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各层级科技创新的协同联动机制,为跨地区科研合作提供快速通道。
民建广东省委则从布局高端产业的角度建议,应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端芯片产业集聚高地,重点包括可设立芯片产业公共技术研究院,并提前布局新材料芯片研究等。此外,建议要拓宽研发融资渠道,包括可积极向国务院申请,探索设立科技彩票,引入社会资金等。
此外,亦有多个民主党派从教育和人才角度提出建议。比如,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议,可创办“湾区科技大学”,以高教协同发展助推大湾区科技创新,具体由三地政府在深圳河套地区合作共建,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以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建设一所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型理工科大学;同时,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来大湾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高水平特色学院或分校。此外,建议支持三地高校创新科研合作机制,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共同招标制度,共同打造重点团队和重点实验室。
不仅如此,民盟广东省委会还建议,未来应探索更具引才力度的“粤港澳大湾区绿卡”制度,发挥港澳制度优势吸引全球高端科创人才落户大湾区。此外,要研究把自贸区某些试点政策推广到整个大湾区其他城市,进一步放宽港澳及外籍专业人士在粤的执业门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