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撤行业研究员 私募基金押宝量化投资

日期:01-25
行业研究员量化投资赵诚

原标题:裁撤行业研究员私募基金押宝量化投资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

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赵诚(化名)脸上难掩感伤。

“原来这些座位上,都坐着相当资深的行业研究员,但现在他们要么被银行理财子公司挖走,要么跳槽到其他私募基金。”他告诉记者。这背后,一方面是去年整个私募基金业绩下滑25%,令这些研究员年终奖同比下滑逾50%。

他们不得不改换门庭,另一方面也与整个基金今年主打管理期货、相对价值等量化投资交易策略息息相关。“毕竟,这些量化投资交易能在相对低迷的股市里创造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俨然成为我们留住LP资金与投资信心的最大筹码。”他指出。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对量化投资策略抱有很大的期望值,还在于政策重回宽松。”他透露,除了证监会高层此前释放股指期货将恢复常态化交易的信号外,近日市场传闻券商股票交易接口可能在春节后对量化私募重新放开,量化投资策略似乎迎来下一个春天。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私募基金纷纷从股票多头交易转向押注量化投资策略,一度销声匿迹的违规交易手法正悄悄浮出水面。

然而,这也引发监管部门的注意。1月23日,证监会发布了2019年第2、3、4、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剑指个人或私募基金通过旗下不同账户对敲交易影响ETF交易量,变相进行相应ETF与相应成分股日内回转交易,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显然,随着量化投资交易的再度兴起,新一轮猫捉老鼠游戏再度上演。”赵诚认为。

押宝量化投资打“翻身仗”

为了加码量化投资策略,近日赵诚所在的对冲基金开出高薪,从一家券商自营部门引进了一支量化投资交易团队。

“为了引入这支量化投资交易团队,我们付出的代价不低,一方面给予他们超额收益的40%作为奖励,另一方面还给予私募基金公司相应股票期权以留住他们。”他告诉记者。而他们之所以如此“破费”,是希望他们能重现2015年量化投资的光辉岁月,帮助整个私募基金收复2018年大部分净值亏损。

赵诚坦言,2013-2014年期间他所在的私募基金曾配置了一支专门在股指期货与成分股进行量化投资获取阿尔法超额收益的团队,在2015年股市大跌期间这支团队曾大显身手,使整个私募基金净值损失不到5%,且最大回撤值只有7%。然而,随着股指期货遭遇史上最严监管导致流动性骤降与贴水率大涨,这支量化投资团队举步维艰,最终被迫解散。

“据我所知,这支量化投资团队骨干并没有离开,反而自己发起成立了新的量化投资机构。”他回忆说。而他们的交易策略,也从原先的股票多空阿尔法套利,转向管理期货、相对价值、期权套利、指数增强等策略,随着股指期货逐步松绑与贴水率下降,过去两年他们的量化投资策略获利水准已超过2015年期间。

“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借助量化投资策略与政策东风,帮助我们尽早扭转去年的颓势。因为有数家大型机构投资者LP已经发出警告,若年内基金净值再下滑15%以上,他们将通过信托机构(阳光私募产品管理方)提出产品清盘要求。”赵诚指出。

违规量化交易再现

尽管赵诚对管理期货、相对价值等量化投资策略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他意外发现,这个算盘要成功落地,绝非易事。

“原因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他告诉记者。去年底数位量化私募基金经理告诉他,随着量化投资策略再度兴起,掠夺式高频交易、闪电指令交易、旗下不同账户对敲交易以开展日内回转交易套利等违规交易手法随之重现江湖。

一位量化投资型私募基金经理也向记者透露,去年10月以来,量化交易团队多次抱怨一些不错的市场中性价差套利机会被其他交易对手“抢先”夺走,因此他们怀疑这些交易对手可能使用了掠夺式高频交易或闪电指令交易策略。

“其实,这类交易策略在私募界并不新鲜。但随着近年相关部门加强股指期货交易与高频交易监管,导致这些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量化交易策略一度销声匿迹。如今随着股指期货逐步松绑,个别私募基金又将它们视为获利利器。”前述量化投资型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不过,由于监管趋严,这些私募基金不得不对这类违规量化交易手法进行层层包装以隐藏交易痕迹。”他进一步指出,他曾听说有私募基金每天只在成交量峰值阶段使用一次闪电指令交易,几乎能取得0.05%-0.1%的日内套利交易收益,但一年累计下来(按250个交易日测算),其年化收益可能达到12.5%-25%。此外,他们还通过设立不同账户分散量化交易指令,以最大限度躲避监管。

“事实上,这类违规量化交易策略起初收益不错,但随着越来越多机构都在悄悄使用,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单个机构获取的收益空间正大幅缩水。”一家熟悉这类量化交易策略进展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但是,由于它能提供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与较低投资风险,不少LP依然对它相当青睐,令这个灰色交易策略依然‘颇有市场’。”

在他看来,相比需要高技术含金量的掠夺式高频交易与闪电指令交易,去年以来证券市场比较流行的违规量化投资交易策略,主要是私募基金或个人利用旗下不同账户对不同类型ETF进行对敲交易以大幅增加其交易量,从而影响ETF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异常波动,与其对应的成分股由此产生相应的价差套利空间,进而带来日内回转交易的获利机会。

“其实这类操作与掠夺式高频交易相当类似——通过旗下账户对敲交易操纵ETF买卖量(通常超过该品种ETF同期成交量的5%),由此造成ETF大量赎回假象以带动ETF相应成分股呈现下跌趋势同时,自己再卖出相应股票实现高抛低吸。但其优势是ETF平日成交量相当大,因此私募基金能更有效地隐藏自身交易痕迹,且它没有高频交易那么显眼。”一位熟悉这类违规量化交易操作的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

2018年全国8城卖地吸金超千亿 市场分化,今年土拍市场要凉凉? 2019证监工作会启幕 市场改革迎来新预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