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参考 | 担忧中国威胁?王岐山在达沃斯说了六个字:昨天,今天,明天——
正在瑞士小城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看似与中国距离遥远,实则却“近在咫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达沃斯论坛而言举足轻重。不少中外学者还在津津乐道于这里两年前迎来的“中国高光时刻”。
2017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进程指明方向,引发全球热议。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评价习主席演讲的历史意义时说:“(这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
两年后,面对“全球化4.0”时代,达沃斯仍然需要聆听中国方案。
当地时间1月23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 携手前行 共创未来》的演讲。
用法新社的话说,“这是今年达沃斯论坛上最受关注的时刻”。
“昨天,今天,明天”
中国何以取得如此大的发展与进步?发展壮大了的中国将如何与世界相处?
在演讲中,王岐山列举了上述两个经常被外国朋友提起的问题。
“我总是对他们说,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考量是一把钥匙。”
他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紧密相连,要了解中国的现实,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预见中国的未来。”
▲1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工作人员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主会场达沃斯会议中心忙碌。(新华社)
“昨天、今天、明天”,代表着一个事物的完整发展过程,这六个字也成为外媒理解这场演讲的关键词之一。
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细节是:在演讲后的对话环节,王岐山特别纠正了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提问时的说法,强调中国的发展不止40年,而是有70年的历史。
在外媒看来,这正是对“昨天、今天、明天”的呼应。“德国之声”在报道中称,王岐山的演讲始终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讲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其最终梦想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10月1日,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欢度国庆。(新华社)
“诿过于人无助于问题解决”
王岐山在演讲中也回应了如何应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法新社在报道中表示,中国给出的答案之一是“我们只能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寻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办法,决不能停下来、就切蛋糕的办法进行无休止的争执”。
“诿过于人也无助于问题解决。”王岐山的这句话被CNBC等多家美媒引用。
他在演讲的后半部分呼吁:“新技术是机遇也是风险和挑战。我们要以全人类命运与共的视野和远见,共同构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架构。”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威胁下,中国将成为多边主义的守护者。”现场的一位投资人认为,王岐山的演讲重申了中国对于多边体制和全球化进程的承诺,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总体上,我是个乐观派”
事实上,通过这场演讲和对话,中国释放的积极信号绝不仅一个。
就在本届达沃斯论坛召开前,中国刚刚公布了去年的经济增长数据,6.6%的GDP增速较前几年略有降低。这也引发了外界很多担忧。
“中国是否会踩刹车?”有德媒这样问道,这也是论坛现场很多人好奇的话题。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新华社)
对于这个问题,王岐山在对话环节予以明确答复:“总体上,我是个乐观派。”
他表示,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对于某些人宣称的中国发展已到尽头的论调,王岐山说:“我们认为不仅没到头,还可持续。”
这一积极信号也被外媒迅速捕捉。
“中国表示可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路透社以此为题进行了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引述王岐山的话指出,中国在2018年实现的6.6%的增长率,仍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一点儿也不低”。
他补充说,尽管“速度确实重要”,但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
而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王岐山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最新表态同样受到全世界关注:
“中美经济谁也离不开谁,这已经是现实,因此结论就是互利共赢,斗则两伤,合则两利。这就是基本判断。”
法新社就此报道称,中美两国目前正在尽力争取早日结束贸易争端。
这一信号也让全世界网友兴奋不已,他们纷纷表示:贸易战并非不可避免,中美合作对于整个世界都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