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日首脑会晤,“两岛方案”能解决领土争端吗?
▲安倍与普京在G20期间会晤。图/新京报网
1月22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这是两人任内的第25次会谈,也是他们同意以《苏日共同宣言》为基础加快和平条约缔结谈判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围绕“北方四岛”,俄日陷入历史循环
由于本次会谈极可能为两国未来关系奠定基调,因此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然而,从公开信息看,两国首脑在会谈中除再次确认签署和平条约的意愿,并表示接下来将为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外,仍未提出解决领土争端的具体可行方案。换言之,俄日领土争端解决的“历史循环”仍在继续。
俄日领土争端自十七世纪末沙俄势力扩张至太平洋后就已开始。双方先后围绕南千岛群岛(俄称库里尔群岛)、萨哈林岛(即库页岛,日称桦太岛),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展开争夺,并签署《俄日友好通商条约》(1855年)、《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交换条约》(1875年)、《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等条约,规定双方权益。
二战末期,苏联对日宣战,占领之前归日本管辖的“南千岛群岛”,从而形成导致俄日至今仍未签署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的关键症结,即争议领土“北方四岛”问题。双方解决争议领土的谈判进程则进入“谈判-立场反复-再谈判-再反复”的循环。
二战结束后,苏日曾就争议领土、和平条约问题展开谈判,并于1956年发布《苏日共同宣言》,宣称“在签订和平条约后向日本移交齿舞岛和色丹岛”。
冷战期间,苏日关系受制于两极对峙格局,无力在争议领土解决问题上取得实际进展。苏联解体后,日本与俄罗斯围绕领土问题展开多次谈判,但均未能形成各方都接受的方案。
▲俄罗斯民众举行集会,反对将南千岛群岛交给日本。 图片来源:法新社
日本希望通过“让步”打破僵局
长期以来,日本对待争议领土的态度比较坚定,认为俄罗斯应归还“北方四岛”,并在1993年《东京宣言》提出“先解决四岛归属问题,再签订和平条约”的基本原则。
在实践中,日本一方面坚持四岛均属日本,需整体归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经济援助与合作推动俄罗斯改变立场做出让步。
相比之下,苏联和俄罗斯立场官方表达前后并不连贯,有时承认此前相关协议,与日本展开磋商;有时否认(苏)俄日间存在争议领土,认为领土问题已经解决。
近年来,俄总统普京与日首相安倍晋三曾多次谈及争议领土与和平条约问题,也表达过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此次会谈之所以引起各方关注,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谈判立场发生重大变化,既改变长期坚持的“四岛一并归还”方案,回到1956年《苏日共同宣言》提出的“两岛方案”,希望通过借“让步”和俄罗斯困境来打破僵局。
▲南千岛群岛远景图 图/新京报网
“两岛方案”能否成突破口?
但俄罗斯接受“两岛方案”也需克服重重困难。
一方面,对日“归还领土”面临强大国内压力。2018年11月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4%俄罗斯受访者反对向日本移交领土;莫斯科近日还爆发了数次小规模示威游行,反对政府在领土问题上对日媾和。普京在和安倍会谈后表示,任何对日领土争端解决方案都以公众支持为前提。
另一方面,对日“归还领土”可能引发重大安全隐患。俄罗斯担心岛屿“归还”后被美国用作威胁俄罗斯的前沿阵地。普京2017年与安倍会晤时曾明确表达这一担忧,认为《美日安保条约》让齿舞岛和色丹岛归还日本后,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安全隐患。
正是由于存在类似困难和担忧,俄罗斯官方向外界传递了看似矛盾的信息,在与日本确认将就相关问题开展谈判的同时,也通过不同渠道表达相反立场。
在此次普京与安倍会谈之前,俄罗斯外长、副外长先后在不同场合否认政府向日本“归还领土”,宣称俄罗斯基本立场不发生变化。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俄罗斯当前所处国际环境,俄罗斯看似矛盾的立场会更加容易被理解。俄罗斯近年来受到西方国家日益扩大的政治、外交、经济孤立和制裁,政府内外政策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以领土议题为抓手增强日俄互动,对它突破西方孤立和制裁政策具有积极意义。不管领土谈判是否取得突破,俄罗斯与日本接近,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普京政府的政策主动性。
今年2月,俄日外长将举行会谈继续商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如果双方能由此建立常态化机制,俄日或能迈出处理两国领土争端问题“历史循环”的实质性步伐。
□马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 李冰冰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