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山医院公益性医疗项目实现医院—社会—家庭系统管理干预
肿瘤及其他重型慢病患者,身心受创后如何弥补?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董竞成教授领衔团队,探索出一种全新方法。昨天,“慢病相对时空”公益性医疗项目五年干预效果总结发布会传出消息,团队在科研基础上创建针对肿瘤及其他重型慢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康复指导、替代医学治疗模式,5年内服务2300余名患者,患者抑郁、焦虑、失眠、疼痛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国家973项目计划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董竞成教授团队自2008年起开展心理状态与肿瘤相关性研究,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与精神医学科合作,引进心理测评系统,用于客观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状态。在系统研究补肾益气及清热理法方药对肿瘤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改善的机制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炎症、血管新生等环节的作用后,团队创建了针对肿瘤及其他重型慢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指导及替代医学治疗的“慢病相对时空”项目。
为何取名叫“慢病相对时空”?据介绍,依托华山医院多学科综合实力,从专业角度给肿瘤及重型慢病患者以医学和心理支持、引导和帮助,提高患者对肿瘤等重型慢病的病因、治疗、预后及随访的正确认识,同时及时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指导他们长期坚持多学科综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这些内涵共同为患者筑就相对和谐、温暖、健康、快乐的时间和空间,“慢病相对时空”由此而来。
在“慢病相对时空”中,肿瘤患者“寓医于乐”,身心双重创伤后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今年年初的汇报演出上,由10位乳腺癌、肺癌患者表演的木兰双扇《西湖山水》,是中西医结合科医生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上肢康复运动,利于术后淋巴回流和肩关节功能恢复;作为音乐疗法的治疗对象,30余位肿瘤患者组成的“慢病相对时空合唱团”与医生团队一起表演合唱《慢病相对时空之歌》及《同一首歌》;“慢病相对时空朗诵队”则用患者自己创作的诗作,讲述了重型慢病患者从生病后抑郁、恐惧到心理康复的感人故事以及与病魔斗争的心路历程……
“包括传统医学在内的替代医学手段,是干预肿瘤疗效的重要机理。”董竞成说,“这种机理很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应激机制、调节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等对肿瘤微环境产生正向作用,这也是‘慢病相对时空’所基于的科学基础。”而今,项目成为医患间交流的稳固平台,方便出院患者的系统化管理,同时也是塑造新型医患关系的全新实践,实现了患者住院—出院—门诊—家庭/社会—住院的系统化管理和干预。
记者了解到,项目年平均邀请医学、心理学等领域专家为患者群体讲座和义诊40余次,组织群体文体锻炼40余次;还得到上海百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每年资助包括青浦、崇明地区在内的30名经济贫困、身患肿瘤的患者。未来项目还将继续推进,促进个体就医变为群体就医、惊恐就医变为快乐就医、局促就医变为舒缓就医,让更多患者感受温馨和谐的生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