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成年居民精神障碍患病率达两成 人大代表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深圳医疗卫生事业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短板”之一。由于深圳精神卫生工作起步晚、底子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面临着较大挑战。调查发现,18岁及以上深圳市居民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达21.19%,高居全国第一。深圳市居民自杀死亡数从五年前的577名上升到去年的804名,增幅达39%。这反映出深圳居民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昨天,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在向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作“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的说明”时透露,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而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向大会提出的建议案中建议设立“深圳市社会心理健康研究院”,并组建深圳市精神专科医院集团。同时,借鉴国际精神卫生服务发展趋势,对精神疾病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从传统的以住院服务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为主的模式,新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促使患者回归到社区。
建议设立“深圳市社会心理健康研究院”
刘铁榜指出,长期以来,深圳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缺乏一个综合平台为相关工作建言献策。他建议设立深圳市社会心理健康研究院,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人员规模暂定15人,从市编办批复给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宁医院的员额中调剂解决,经费预算纳入市卫计委统一管理;同时,聘请深圳市心理卫生、精神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学、法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研究院顾问委员会;研究院将对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和研究,并依据调研结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他还建议遵循自主定价项目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的原则,体现专业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项目纳入公立医院自主定价范畴。建议深圳参照广州的服务价格标准,按照服务人员的不同职称制定价格标准,心理咨询(中级及以下职称)200元/次(30分钟),心理咨询(高级职称)300元/次(30分钟),心理治疗(中级及以下职称)600元/次(30分钟),心理治疗(高级职称)800元/次(30分钟),医保支付外部分费用由患者支付。
“五位一体”精神保健在社区中重症医院就诊
据刘铁榜介绍,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欧洲的精神科床位达到51.67张/10万人口。根据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统计,2018年全省有精神专科医院80个,有精神/心理科综合医院161个,精神科床位共30250张,床位密度27.13张/10万人。而深圳全市精神专科医院仅2家,分别是深圳市康宁医院和深圳怡宁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不仅承担全市90%的诊疗任务,还承担公安部门强制医疗患者收治和民政部门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收治任务。2019年起,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正式运营,精神科床位逐步增加至800张,全市精神科床位预计将达到1500~1600张,但床位密度仍然不到全国和全省配置水平的一半。
刘铁榜表示,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发作,致残率很高,大量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精神康复服务。
他建议组建深圳市精神专科医疗集团。以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宁医院为龙头,以10个区级精神卫生中心为核心,组建紧密型临床、教学、科研、防治、管理等一体化运营的“1+N”精神专科医疗集团,实现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的横向整合、纵向流动、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建议由深圳市政府统一投资,各区共同完成精神专科医疗集团建设。
由此,将有望实现“五位一体”集团化运作,即建成集心理医院(市康宁医院罗湖院区,轻性精神障碍诊疗服务)、精神病院(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重性精神障碍诊疗服务)、精神保健所(社区公共精神卫生服务)、精神卫生研究所和综合门诊(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周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于一体,以形成满足深圳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辐射附近地区的区域性精神卫生中心。
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康复机构建设,每个街道至少设立1家职业康复机构,为精神残疾者提供就近的精神康复服务。建议民政部门加快建设精神病人康复托养机构。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