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零售业“符号”王府井的“转身”
本报记者朱艺艺姜诗蔷上海、北京报道
新零售变奏曲
一个资本热点背后,既有投资客梦幻般财富追逐,也不乏企业家沉重的转型夙愿。
而热点变迁,留下难以磨灭的市场印记,却往往只是K线图上的轻描淡写……
“新零售”概念在移动互联的加持以及诸多资本的拥趸下,曾经创造出炙手可热的资本故事。而时过境迁回首望去,却是另一番风景……(李新江)
导读
“这个肯定是一个双方领导接触的过程,3年内提出明确可行的解决方案、5年内彻底解决,目前我们暂时还没有得到消息。”2019年1月17日,王府井证券事务部人士如此表达双方的重组进展。
2019年第二个周五,新年的气氛还未走远,王府井百货大楼外墙的新年灯光装饰仍然吸引着四处的客人。不时有举着小黄旗的导游带着旅行团经过王府井商业街,边走边介绍着步行街两侧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原北京市百货大楼)、东安市场等标志性建筑。
过去的10年,王府井在文旅市场,一直作为北京的地标存在;而在A股市场,也一直是公募基金重仓股,随着K线图上下跳跃。对于追逐超额收益的A股炒家,这并不是一家存在感高的上市公司,即便是“新零售”概念最炙手可热的时候。
某大型券商前后两位研究员,几乎每到季末就抛出一份针对王府井的研究报告,横跨10余年,乏有新意,更像是一份程式化的工作。
2018年的最后一天,首旅集团副董事长、总裁,首旅酒店(600258.SH)、王府井(600859.SH)董事长刘毅突发大面积心梗,不幸离世,终年58岁。
刘毅,一直被认为是这一家上市公司拥抱“新零售”的掌舵者。
就在2018年年初,王府井和首旅集团宣布合并重组。早在2016年4月,“空降”王府井集团任董事长时,刘毅曾一度被市场认为是这场重组的“关键先生”。
时过境迁,当市场重新审视这家“传统零售符号”的企业,其在“业态大变革”的历史洪流中,一些又重新回到了未知。
资本加持的故事
各路资本加持,曾经构成了王府井转型的主要戏份。
早在2013年2月初,王府井收到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的通知,其境外全资子公司贝尔蒙特在1月24日和春天百货签署协议,以19.97亿港元(约16.03亿元人民币)拿下春天百货39.53%的股权。2013年6月,王府井正式成为春天百货的控股股东。
吃下春天百货后,王府井掌控的门店达到49家,成为继万达百货、百盛之后,全国门店数量第三多的百货品牌。同时,王府井还将借春天百货高端品牌和奥特莱斯资源,加速其在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转型。
2017年,对王府井而言也是重大变革的一年。
2017年1月,王府井以23.02元/股(后调整为17.03元/股)发行股份,引入北京市国资委旗下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上海懿兆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及三胞集团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成为其战略股东。
在公告中,三胞方面表示,“看好王府井的长期发展前景”,除了成为王府井持股11.25%的股东,2018年7月19日,三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南京新百与王府井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在零售业务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2019年1月17日,南京新百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期,南京新百的重要合作伙伴—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玩具品牌Hamleys进驻北京王府井,创造了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后双方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南京新百在此过程中积极学习王府井的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效率。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公开信息,Hamleys北京王府井店是Hamleys全球第127家、中国第3家分店,也是Hamleys迄今为止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店。
对此,海通证券汪立亭分析认为,王府井通过定增进一步引入外部战投,优化了股权和治理结构,未来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公司存在整体上市、激励改善等诸多预期。此外,三胞投资、懿兆投资在资本市场上经验丰富,不排除后续在资本运作有进一步动作的可能。
2017年3月16日,王府井以51.22亿元将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持有的贝尔蒙特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纳入上市公司层面。
5个月之后的2017年8月18日,王府井再发重组公告,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42.91亿元吸收合并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交易对方为其三方股东(王府井东安、福海国盛、信升创卓)。
此外,王府井的动作还包括注资长春王府井远洋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设立北京王府井爱便利商贸有限公司、佛山王府井一方城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百府利阳商业有限公司。
但是这份成绩单,该如何评价,尤其是在行业业态颠覆的历史洪流之中?
巨人的十年
如果以十年为原点,2008年的王府井和2018年的王府井,形成了鲜明反差。
2008年是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一年,对北京零售业的“巨人”王府井而言,关键词已经是“触网”和“购物中心”。
而“触网”不可谓不早,而且这个概念横亘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一系列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零售渠道,譬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已经成为全球翘楚的互联网企业,而王府井,仍然还是王府井。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早在2007年,王府井百货集团试水网上商城,2009年销售额为4300多万元。
同年12月28日,中粮集团旗下西单大悦城在北京开业,成为当年北京商业地产的最大亮点;2008年新世界百货武汉汉阳店开业,韩国乐天、永旺等国外零售巨头开始进军国内。
2009年,王府井百货在太原初试,设立了第一家具有购物中心元素的百货公司,包括餐饮、电影院和娱乐设施等多种配套设施。自开业以来,该店营业额已接近14亿。到了2011年年底,王府井百货第一家购物中心登场——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改写了王府井百货只做百货店的历史。
2013年,被认为是王府井浮现危机的第一个念头。
尽管其营收和净利润仍然保持8.35%和7.19%的增长,但是其首次出现了资产缩水,资产相较于2012年缩水了3.32%,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现金量下降了46.82%。
事实上,思变并不仅仅发生在王府井身上。
2013年,更名、并购重组、扩容业态体验,成为传统零售企业走出慢增长期的几大方式。
2013年,大悦城联手阿里巴巴,将朝阳大悦城和上海大悦城作为试点,初尝移动支付。
同年,银泰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的同时,其向百货、购物中心和电商并驾齐驱。
无独有偶,中友百货、太平洋百货、三里屯Village也都加入更名的大潮中。中友百货更名为“汉光百货”重新亮相,更加注重“全客层”概念;三里屯Village正式更名为三里屯太古里。
一个小插曲是,当年10月18日,阔别王府井商圈15年后,老佛爷百货在西单北大街与灵境胡同交会处重新亮相。
到了2017年4月,王府井推出自主文化创意品牌“王府井梦工厂”,相继在北京市百货大楼、双安商场对外营业,并在王府井网上商城上线。
时光流转,今年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王府井百货的王府井梦工厂店看到不少具有北京特色风味的商品,比如以老北京传统糕点京八件为灵感,主打招牌产品梦八件系列,包括设计成京城著名小吃“萨其马”形状的充电宝、“芝麻烧饼”零钱包、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兔儿爷等等。
从2014年内部孵化开始,2017年王府井推出自有文创品牌“王府井梦工厂”,已研发了十几个品类、两百余个单品,进驻线上平台和三个北京门店。
“很多顾客看了我们这家店后都说对王府井百货的整个印象都改观了,感觉非常时尚。现在这家店已经开了快两年了,吸引了很多顾客,很多都是游客。”2019年1月4日,王府井梦工厂的一位店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重组想象
一个是北京老牌百货企业,一个是京城商旅龙头,王府井和首旅集团的牵手,被赋予了“旅游+新零售”的巨大想象空间。
公告显示,2018年1月30日,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北京市国资委决定,王府井的控股股东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首旅集团。
作为王府井的控股股东,王府井东安持有上市公司26.73%的股份,无偿划转前,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持有王府井东安100%股权;无偿划转后,首旅集团将持有王府井东安100%股权。
通过这次重组,首旅集团也将手握首旅酒店、王府井、首商股份(600723.SH)、全聚德(002186.SZ)四家上市公司。
目前,首旅集团旗下已构成一个极其庞大的旅游生态圈。酒店领域,包括北京饭店、贵宾楼饭店、国际饭店、长富宫、建国饭店、和平宾馆等;快捷酒店有如家系列品牌;引入高端精品酒店品牌安缦,推出坐落在颐和园的颐和安缦酒店,以及安缦酒店的中国姊妹品牌安麓;此外,首旅还收购了宁波南苑酒店集团,“南北结合”全方位布局。
而在零售板块,首旅集团旗下首商股份有燕莎商城、燕莎奥特莱斯、古玩城、贵友大厦、西单商场等资产。
尽管双方的整合尚未体现,不过首旅集团也承诺,对王府井与首商股份之间存在的同业竞争,将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的统一安排,3年内提出明确可行的解决方案、5年内彻底解决。
“这个肯定是一个双方领导接触的过程,3年内提出明确可行的解决方案、5年内彻底解决,目前我们暂时还没有得到消息。”2019年1月17日,王府井证券事务部人士如此表达双方的重组进展。
此外,2019年1月13日,首旅集团党委常委、副董事长丁同欣对外发言时提到,“应借助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加快国企结构转型甚至改革优化,实现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17年下半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启动了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在楼体亮化、橱窗美化、经营业态升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除去浓厚历史特色的外观建筑,王府井百货室内的装潢显示出了更为时尚和年轻化的趋势。
比如,每个楼层都用一个字来概括特色,王府井商场的地下一层主要是一些北京特色伴手礼,比如稻香村、全聚德等等,王府井百货将其关键字概括为“飨”。从商场内张贴的手绘版宣传材料以及“网红拍照点”的特色推荐来看,新一代年轻客人成为主要受众。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曾在2018年5月撰文指出,过往二三十年,王府井一度被认为是“只有外地人才会去的地方”。曾经的消费主力,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年轻人”可能几年都不会去一次。无论是现代元素,还是北京特色,都没有得到充分诠释。
但是如今王府井变了,“成为本地时尚潮人和外地游客都非常喜欢的场所。”他认为,王府井的提级换挡与购物中心的有序集聚紧密关联。随着2001年东方新天地、2008年APM、2017年王府中环的陆续面市,王府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升级过程几乎等同于购物中心的集聚过程。”
尽管经历了2014年的低谷,2015-2017年,王府井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增长,分别为6.61亿元,7.67亿元,9.1亿元,这位“巨人”的继续转身,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