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哈姆雷特》的方式谋害我丨八卦邮报

日期:01-18
博物馆麦当劳肯扬

原标题:有人用《哈姆雷特》的方式谋害我丨八卦邮报

十字架上的麦当劳

1月14日,以色列的海法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名为“麦-耶稣”

(McJesus)

的雕塑作品。麦当劳叔叔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取代了基督教图腾中耶稣的位置。在雕塑展出的当天,就吸引了以色列基督徒来此表达抗议。先是愤怒,呐喊,抗议,然后就是砸玻璃的锤头和瞄准博物馆的燃烧弹。在前几天,海法博物馆的馆长还信誓旦旦地告诉美联社,他们将捍卫艺术和文化自由,捍卫言论自由,这件艺术品就放在原地展出,哪里都不去。

三天之后,十字架上的麦当劳还是从博物馆挪了出去——至于挪到哪里,没有人清楚。

“我反对这个可耻的雕塑,”抗议者说道,“作为一名基督徒,我感到自己被深深地冒犯了。”

一开始,以色列的文化部长和市长以及宗教官员之间还发生了分歧,文化部长和市长坚信艺术是自由的,并且拒绝撤下这件作品。但是随着博物馆外的示威者增加到上百人,1月17日,这件作品终于被撤下,将归还给芬兰博物馆。

这是一个主题极为明确的艺术作品——甚至可以说有些泛滥。十字架上的麦当劳,消费文化的入侵,现代社会新神的建立,宗教的崩溃与讽刺等等,它非常适合放大一百倍后作为巨型雕塑树立在纽约街头,但在以色列,这件艺术品则显得不合时宜。这也让人们转而反思艺术的功能性。它是自由的,具有颠覆性的,却似乎只能自具有自由和颠覆苗头的地区出现。在雕塑拆除后,海法当地的宗教领袖说了一句颇有反讽意味的话——“这是海法人民的胜利”。事实的确如此。

但他们究竟“战胜”了什么呢?

反正这件雕塑的创作者绝对不是他们的“敌人”。早在博物馆展出之前,芬兰艺术家Leinonen就表示了自己的反对,认为自己的这件作品不应该出现在海法地区。不过原因却不在于艺术,“我加入了BDS运动,坚信巴勒斯坦人和其他人有同等的权利与自由”,在接受《耶路撒冷邮报》采访时,Leinonen说道,“以色列公然将文化当成了一种宣传方式,为其占领政权、种族隔离及殖民主义的政策粉饰辩护,我不希望我的作品出现在这个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支持雕塑搬走的艺术家,又究竟是海法人民的同志,还是敌人呢?——非常无聊的问题,但很大程度上,人类的政治就是在这些问题的脚尖上运转的。

吉列剃须刀的新广告

谈到无聊的政治问题,以色列有以色列的“战胜”,美国也有反对的东西。近日,吉列剃须刀的一则广告引起了媒体讨论。

这就是吉列最新广告的截图。在这则广告中,吉列剃须刀先列举了一些性骚扰和男性暴力的图像,在这些案例中,男性都留着胡须,以凸显其传统的“阳刚形象”。而后,新时代的男性——没有胡须的,更文明的——则建立起了和谐而平等的社会,阻止暴力,尊重女性。吉列剃须刀希望男性用户购买公司的产品,每天早晨同时与胡须和“过去的历史”告别。

这个广告在女性团体中饱受好评。但是CBS的著名主持人斯蒂芬·科尔伯特则表示质疑——我们的时代道德真的脆弱到了这个地步吗?需要依靠剃须刀生产商来给观众们上一堂道德培养课?

因此,一部分留胡子的男性也成了这则广告的反对者。他们认为吉列广告在留胡须、阳刚气质、暴力三者之间建立的联系过于粗暴,损害了他们的形象。

不过,在这则广告的评论中,人们还是更关心实际问题。有人表示,自己不会购买吉列的剃须刀,因为有许多比它们更便宜的品牌。“这则广告就好像是在告诉人们,只有吉列剃须刀能做到这件事情”。

有人用《哈姆雷特》的方式谋害我

我们都记得《哈姆雷特》里的那场阴谋。克劳狄斯用毒药害死了前任国王,霸占了他的王座,财产,并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为妻。现在,这个故事真的有了现实版。

美国作家雪莉琳·肯扬

(Sherrilyn Kenyon)

最近对他的前任丈夫劳伦斯·肯扬二世和他的助手提出了控诉。控诉索赔金额为2000万美元。

雪莉琳·肯扬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以Kinley MacGregor为笔名,其代表作《黑暗宇宙》系列长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榜,销量高达七千万册。1990年,她与劳伦斯·肯扬二世结为夫妻。

雪莉琳控诉丈夫和他的助手用投毒的手段谋害自己,并阴谋霸占财产。他们时常干涉合同与商业活动,同时把自己和外界隔离起来。她表示,自从2015年之后,她就患上了心动过速,身体震颤,脱发,记忆力退化,胃痉挛和严重的贫血症等多种疾病,她怀疑这是丈夫及其团队往自己的食物里下了毒。她还去某个机构进行了检测,化学检测的结果显示,在雪莉琳的血液、指甲和头发里都含有高浓度的锂、钡、铂等重金属。“这些都证明了某个亲近的人在不断向食物中投毒”。

“在今年3月,雪莉琳女士发现,她的丈夫离开家的时间越长,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越好,反之则越糟”,控诉词中如此写道。“她现在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她成功的嫉妒,劳伦斯·肯扬能通过人寿保险和财产评估,包括版权和商标,从她的死亡中获取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田纳西的报纸立刻报道了这件诉讼案。在报纸上,雪莉琳的测试报告照片也被公布出来,以证实她所说的体内重金属超标一事并非子虚乌有。

劳伦斯·肯扬则通过律师发表了声明,认为这些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是作家雪莉琳写了太多奇幻小说所导致的走火入魔。“毫无疑问,雪莉琳是个杰出的小说家,但她也已经不可救药地模糊了小说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这些毫无根据的事情可能是她最好的幻想作品。”目前当地执法部门尚未正式起诉劳伦斯·肯扬,但夫妇二人的离婚案已经变成了一个受到瞩目的公众事件。

雪莉琳·肯扬小说《Fantasy Lover》封面

游戏中的LGBTQ主题

尽管跨性别运动已经持续多年,但在今年1月份,LGBTQ游戏展首次于德国柏林亮相,人们才重新注意到那些在游戏中被忽略的历史。尤其是很多时候,它在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东西要比显见的社会运动提前了许多年。

在1988年,任天堂曾推出过一款游戏,以一名“认为自己是女孩”的男孩为主人公。另外,还有以同性恋为主人公的,以及在酷儿时期诞生的游戏。这些曾经被认为小众的电子游戏,如今随着网络社区的完善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在未来,少数群体很有可能会在同一款游戏中相遇,交流,并形成新的群体。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游戏依然按照传统模式来塑造人物。男性与女性角色通常只会喜欢异性,游戏的情感主线也大同小异,而在形象上也没有什么突破。2006年,《魔兽世界》运营商也拒绝了LGBTQ公会的建立申请,理由是运营者担心少数群体公会会给游戏环境带去破坏。如今,这个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今天,在《魔兽世界》中每年都会有一次相关主题的活动。

这的确是一个改善的方向。不过对游戏生产商来说,也得好好控制这个主题,不要让它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最近,著名游戏《刺客信条》的DLC就遭到了很多玩家的抨击。

这款DLC名为《暗影后裔》,是育碧公司为今年推出的新作《刺客信条:奥德赛》开发的新剧情。其中主人公设定为女性

(之前的作品中,《刺客信条》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男性)

,在追踪阴谋的过程中执行刺杀与袭击任务。但在故事结束后,却出现了一个强制性结局,女主会以结婚生子结束自己的历险。之后,会解锁一个成就“成长”。该剧情无法由玩家自主选择。

考虑到《刺客信条》主张的角色命运自由发展的理念,这个结局的构思确实显得很草率。再加上据玩家反映,这个女主角在历险的过程中有着女同性恋的倾向,导致该人物的结局更让玩家无法理解。目前,这个DLC在游戏网站上遭遇普遍差评。而育碧公司的总监也表示道歉。

作者:紫罗兰;

编辑:风小杨;校对:薛京宁

甘肃女童事件丢口红老师首次发声:舅舅是农民 关于参加2019年度国务院国资委公务员考录面试考生寄送材料的通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