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粮食收购安全与收益如何平衡?

日期:01-18
粮食农村部

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丨粮食收购:市场打前锋,政策来守门,安全与收益如何平衡?

1月17日举行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披露,2018年全年共收购粮食7200多亿斤,其中夏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90%,秋粮市场化收购比重稳步提高,政策性粮食不合理库存消化进度加快,全年消化库存近2600亿斤。会议明确,把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和安全保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什么是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最低收购价下调,农民收入会降吗?种植面积调减,粮食安全咋保证?1月17日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超和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托市收购下降 农民种粮啥变化?

彭超:理顺粮价形成机制 才能传导正确的市场信号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彭超: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在粮食主产区指定一些国有企业以某个保底价格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来稳定农民的种粮收益,稳定生产预期,应该来说保证了国家的主要的农产品供给。但也要看到,生产连年丰收、市场结构稳定、库存高企,在粮食价格被最低收购价托起来的情况下,要让农民更多接收到市场的信号,就比较困难。所以,现在的政策调控,是让粮价更多回归市场的轨道,让农民可以根据市场信号,科学合理地调整种植结构。

王冠:政策收储是“守门员” 市场收购是“前锋”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我们从足球的角度来说,哪一个位置最给大家安全感?毋庸置疑是守门员,但是守门员要守住球队大门,谁冲在最前面?是前锋!所以在我看来,粮食生产里面政策收储好比守门员,市场收购是前锋。最低收购价不管是小麦还是中晚稻,给了农民一种心理保障,再低低不到哪去,也会鼓励他们更多向市场要效益。我们看到夏粮收购当中市场化收购占到了90%,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效果。

种植面积调减 粮食安全咋保证?

新闻链接:

2018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53亿亩,比上年减少837万亩,下降1.8%;小麦3.64亿亩,比上年减少360万亩,下降1.0%;玉米6.32亿亩,比上年减少404万亩,下降0.6%。

彭超:保产能 优结构 转方式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彭超:国家最近几年划了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还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刨除重叠部分,加起来是10.58亿亩,这就是我们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包括科技支撑、粮种粮法及各种现代化技术应用,我想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同时更需要优化结构,比如说库存较多的玉米和稻谷,要调优调精;比较缺的大豆要增加播种面积;还有生产方式要更加优化,该休耕要休耕,该农作要农作,让生产方式更加绿色。

王冠: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让市场进一步发挥作用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能让市场调节的就让市场调节,能让企业办的就让企业办,现在对农业领域是一样的。收储制度的保底作用还要有,但同时如何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引导。尽管现在有新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但大量农民在参与市场的时候,还是面临各个领域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能够让相关部门发挥更多类似导航仪的作用,同时又把握好尺度,我觉得这就是农业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很值得期待。

彭超:让市场在粮食供需平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彭超:通过市场,让农民优质能够得到优价,才能让他们更加有市场主观能动性地去调优品种结构、产业结构。我们对今年农民的种粮收益有过一个初步调查,大概是每亩几百元,可能就相当于他打几天工的收益,所以调优产业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农民的收益,让粮食里的品牌价值、附加价值能体现到收入上。这样微观上,能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宏观上让国家粮食安全更加有保障。

责任编辑:张岩

复旦教授:为何经济学大师们屡屡误判中国经济? 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人群和制度全覆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