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打造内陆消费中心 地方两会刺激消费还有哪些新点子?
本报记者周慧北京报道
导读
近日,湖北、北京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刺激新一轮消费。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开始推出刺激消费新政策,延长便利店、商场夜间营业时间;新一线城市中,武汉和成都正在竞争内陆最大的消费中心。
如何刺激消费,成为近期地方两会的一个重点。
近日湖北、北京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刺激新一轮消费。
其中,北京提出实施促进消费提升的计划,延长便利店、商场夜间营业时间;湖北提出要奋力把武汉建成内陆消费中心。
在2019年地方经济工作中,刺激消费成为一大重点。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开始刺激消费,新一线城市更不用说,武汉和成都正在竞争内陆最大的消费中心。
专家认为,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后的政策方向和政策重点。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体育消费领域看上去很美,消费升级市场空间很大,但目前企业生存状况整体一般。
地方刺激消费新政密集
目前,在各地已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刺激消费篇幅最大的是北京。
1月14日,北京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19年北京要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其中包括,实施促进消费提升计划,出台“1+X”系列政策,进一步扩大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陈吉宁表示,要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激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鼓励全球新品在京首发、开设首店,培育做优民族品牌、地方知名品牌。扩大文化、体育、旅游消费,制定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意见,在郊区试点布局建设精品酒店,提升京郊游品质和服务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北京餐饮连锁店行业人士,均对新政策欢迎。某轻食沙拉连锁店创始人焦俊表示,他的店都在二环附近的CBD中心地带,当下二环内的商业元素在不断减少,到晚上CBD也很少人了,所以他们不会延长晚上的营业时间,倒是希望政策能给餐饮行业更多便利,比如有方便买菜的菜市场。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消费和促进便利店和夜间经济的发展。2018年11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在推出的19条新举措中,以优化便利店的发展环境,方便市民生活为核心。
2018年底,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公开表示,研究出台全市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成为201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将支持建设24小时便利店,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深入推进“深夜食堂”。同时,2019年北京市将会进一步通过政府的努力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消费便利化水平,也会研究出台多项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的政策。
1月14日公开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武汉就是大市场,奋力把武汉建成内陆消费中心。
在河北两会前夕,河北发布《河北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
央地力推新一轮消费升级
不仅是地方政府,中央各部委也在密集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
1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提到,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此前一天,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消费对经济贡献加大。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列为2019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新一轮消费升级,被认为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召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长期以来,我国的各项政策以促进生产为主,这与以前的发展阶段有关。此前,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进程较快,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生产能力不足是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因此着力发展经济的主要“短板”是生产能力。但近年来,我国生产能力进步了,需求不足成为了经济中的主要矛盾,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后的政策方向和政策重点。
一线城市中,以北京为代表,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总消费预计将突破2.5万亿元,其中服务消费额预计突破1.3万亿元,继续保持消费增长的“主引擎”地位。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某西北菜连锁店餐饮副总认为,目前一线城市消费分级明显,消费的供给日趋多元化,商场的餐饮品牌迭代很快,年轻的餐饮消费品牌不断出现,比如喜茶、瑞幸等,餐饮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对于北京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他建议各商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部分商圈到晚上人很少,而类似三里屯这样的地方晚上年轻人照样扎堆。
北京三里屯的24小时三联书店,开业不到的一年,无论是早8点前还是晚上9点半以后,里面座位都几乎满员。
二线城市,尤其是新一线城市,被认为是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潜力较大的城市。
湖北提出要把武汉打造为内陆消费中心城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祁毓分析,武汉市完全有可能成为内陆消费中心城市,其交通体系完备发达,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大,本地和周边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同样瞄准消费中心城市的还有成都。2018年初,成都市提出将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到2022年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武汉从事戏剧行业近十年的小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武汉的娱乐消费增长很快,明星参演的剧目很有市场,不过文化消费比一线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也说明二线城市还有很大的消费升级空间。此外,相比欧洲的文化消费和美国的体育消费,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