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理或迎拐点: 江苏省两会热议 “治太工程”如何持续投入

日期:01-16
太湖两会江苏省

原标题:太湖治理或迎拐点: 江苏省两会热议 “治太工程”如何持续投入

本报记者王海平南京报道

江苏省2019年度省两会进入高潮,1月15日,各代表团分组审议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抓住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结合自身的实践,在有限的发言时间内进行高效审议是省人大代表履行职能的一大关键。

在发展仍是第一要义的前提下,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看,江苏多个设区市地方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较为集中关注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挑战之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实现共赢的局面?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参加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十三五”规划中期评审时获悉,环境综合治理已到底线,也就是说,如果环保最低限值要求再严格,则会反过来牵制区域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江苏省长吴政隆在报告中指出,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就江苏环境整治的标志性事件太湖治理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在不同章节提出了三次。

不过,以无锡及其代表性的太湖环境治理为例,作为江苏省内先行一步的城市,有代表认为,经过10多年的努力,似乎已迎来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拐点:对环保的要求已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太湖治理或迎拐点

2007年5月,太湖无锡流域的蓝藻大范围暴发,引发城市用水危机,成为一场引发中国环境治理措施革新的标志性事件,也成为了苏南告别传统发展方式的拐点,更是江苏提出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的节点。

到2018年末,江苏暨无锡对太湖的环境综合治理已连续11年实现了“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大面积发生蓝藻水华事件),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无锡的采访了解,所谓在环保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先行一步”,是最早遇到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外迁了2000多家企业),也最早找到解决方法(河长制,腾出的空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最早遇到经济下行(经济增幅曾在江苏垫底),也最早实现经济触底反弹(省内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城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如果计算太湖水系覆盖的流域地区的经济总量,则会发现近10年来实现了数倍的增长。这也意味着,环保的减法和经济的加法在总体上是呈现正面的。

有来自水利系统的省人大代表在审议中表示,经过11年的治理,整个太湖(水系覆盖约2万平方公里)与长江江苏段之间已基本上完成了水系的循环,水体之间相互的“进出”已成为常态,特别是近岸生态恢复进入加速期。

鉴于此,治太工程已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在地方政府基本完成了对入湖排污源的整治(建立了档案等)后,其重点在于有效利用生态的自然修复功能,以及进行更大范围和力度的清淤工作。

“清淤是治太的基本之策。”据上述省人大代表介绍,2018年实现清淤80万立方,目前已累计完成了4000多万立方的清淤工作,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阶段性任务。

但接下来,按照水利系统的规划,这一工作将得到空前加强。有代表认为,“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是过去治太中的指导思想,但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底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基于此,另有代表进一步提出,可以理解为太湖治理进入了一个拐点,在坚持原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具体到实施路径应当有所创新,“筑泥成岛,生态修复”是重要的方向。

关键在于,对清出的淤泥,何去何从?如果是筑岛堆积,这不仅面临占用湖面问题,也面临二次污染。在参与审议时,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当即建议,就淤泥的处理,可在2019年度全国两会上作为一个集体议案提出,争取国家层面的协调和支持。

根据治太规划,下一步还要重点恢复太湖近岸自然生态环境,发挥自然生态的自我净化能力。

争议治理投入

既然治太工程效果明显,迎来了拐点,那么,在投入上又该如何体现?

按江苏省当年的制度设计,要求年财政收入增幅中要安排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治太。省人大代表、无锡代市长黄钦在交流中指出,近5年,无锡在太湖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面共投入经费约650亿元,实施并建成3300个重点工程;其中,无锡地方投入566亿元,占投入经费的87%。

考虑到财政投入在总量和增量上已有10年未进行顶层设计的变动,因此,在分组审议会上,有无锡籍省人大代表认为,2019年省级安排的太湖水质专项治理的经费保障需要加强,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践进行创新,给予产业领域的其他支持进行弥补,尤其是在退城进湖方面。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江苏省财政厅的答复是,按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2019年要重点抓污染源控制。并未就是否要增加投入进行直接回复。

担任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多个省人大代表认为,从当前的实践看,新动能在增加但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在改善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有环太湖流域其他城市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入太污染源得到了控制,但因为环太湖地区经济总量大、企业多,单个企业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但累积起来就会导致排污总量很大,有可能冲击到总体排放量进而影响到生态。另一方面,地表水要求与环保排放值之间没有统一,如何协调成为治太的难题。

此外,还有地方人士表示,来自省级其他部门在治太中的专项支持往往申请比较复杂,以硬性工程为主,其考核标准过于严格,过于强调可见性,因此地方申请的积极性不高。

北京公交将探索与打车平台合推“网约公交” 我国严禁以政府储备土地违规融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