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是武侠电影宗师,将禅与侠融为一体丨日签
胡金铨1932年生于北平,从小就受到古文、国画、京剧的熏陶,深爱绘画,喜欢看国剧中的武戏。机缘巧合,朋友介绍他到龙马电影公司做广告、海报、布景等工作,后在帮学生补习英语的过程中,被学生父亲、时任长城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沈天荫看中,便引荐他到长城电影公司任“陈设”一职,胡金铨正式进入电影领域。
从1954年到1965年,胡金铨为电影《深闺梦里人》、《儿女经》、《中秋月》做过道具设计,出演过《吃耳光的人》、《有口难言》。这期间他还在编写剧本,最终在1962年参与执导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年,胡金铨接替李翰祥拍摄《玉堂春》。
1967年,胡金铨的武侠片《龙门客栈》上映,成为当年台湾十大卖座国语片之首,创香港开埠以来卖座片最高纪录,当年在台湾票房总收入新台币四百四十二万余元。同年12月,胡金铨开始拍摄《侠女》。
《侠女》的武打极有特色,开创了新派武侠之风。同样走的是简单利落的武打路线,竹林击敌那一段动静结合,在雾气萦绕中,阳光穿叶倾洒而下,几人的站位非常讲究,构成了一个静止的表演场。杀机就在一瞬间喷薄而出,凝滞与动感将电影的张力发挥到了极致。这一片段启发了李安,于是有了《卧虎藏龙》中玉娇龙与李慕白飘逸的竹林打斗戏。
胡金铨的武侠电影“文武双全”,始终保持着浓重的传统文化印记。他的作品,不但在音乐、动作设计上大量运用戏曲元素,还将禅与侠融为一体,构筑起一个充满东方特色的侠义世界。
1997年1月14日,胡金铨逝世,享年65岁。李安曾评价他:“像胡金铨创造出来的影像,对我的影响,不只电影语言,还包括表达情感的方式,对电影的理解。让我觉得中国片就是这样的,过去的中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