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批地方官员“火”了: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来源:长安剑
最近估计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感叹:为官不易。
近期,一批官员“火”的各有特色:有“身兼46职的副市长”,有被妻举报“出轨多名女代购的”海关官员,有殴打部下的“火书记”,还有此前的“80后白头干部”等。
这些“网红官员”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还记得最具戏剧性的云南“80后白头干部”李忠凯。舆论刚发现李忠凯的简历与照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怀疑他年龄造假。但是随着当地展开调查,公众发现李忠凯的照片和年龄都没有问题,是自己对“80后”与基层工作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于是人们转而对他寄予同情,戏剧性的逆转让“负面典型”变成了“正面典型”。
虽然误会消除了,但李忠凯依然感到惶惑。他担心哪项工作没做好,会因自己的知名度而被无限放大。在众多非主动的“网红官员”中,这种心态具有普遍性。
其实,这样的惶惑也不难理解。内因方面,不外乎是官员的群体性心理。除了传统文化要求人们别出风头,要警惕“树大招风”之外,“敏于行而慎于言”也是入仕为官的“标准动作”。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高精尖地带”,官员应善于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开展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民众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民众对官员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民众的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的不断增长。
信息化、网络化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渺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媒体兴起之后,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们被置于“放大镜”、“显微镜”之下,被大众所审视。
民主、宽松、和谐的互联网环境,让民众与官员之间有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和窗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官员们的“周边”,包括言行、经历、个人生活乃至样貌……
网络时代没有自留地,全部都是责任田。能否经得起网民的审视和检验,考察着官员的智慧和素质,也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些领导干部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觉得老是有人监督不自在、干事不方便。古人说:‘距谏者塞,专己者孤。’如果把监督当成挑刺儿,或者当成摆设,就听不到真话、看不到真相,有了失误、犯了错误也浑然不知,那是十分危险的。”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汪洋大海”,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收获涓涓细流的认可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汪洋大海,官员需要培育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对民众的尖锐批评、负面声音,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周全预案,本着实事求是和善意沟通的态度,实现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网络上什么声音都会有,任何一件事情都很难在网络上获得百分之百的赞成或者反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害怕被质疑、被误解,而对“网红”避之不及。
新时代官员们应该习惯接受网络评议,习惯在聚光灯下施政、做事、为人。官员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接受监督乃天经地义。
主动的融入不失为一方“良剂”,只要把讲分寸、守纪律、为人民的药方配齐,就能克服“网络恐惧症”,就能药到病除,在网络时代游刃有余。须知,与公众的实际得利相比,针对自己的些许质疑都只是细枝末节。通过这些质疑,倒逼官员在“融入”互联网之时把握分寸,找准角度,岂不更好?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当舆情出现时,坦诚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在这方面“自作聪明”的“严书记”可谓前车之鉴。
消除误解的最好方式是直面质疑。最大程度地公开信息、解释清楚,舆论并不会一味苛责。相反,舆论还可以帮助无辜的官员脱困,比如全椒县某干部因洗澡漏接电话挨处分,就是在舆论的介入下撤销了处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互联网逐渐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进一步提高了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深度和广度,为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务信息、更加广泛地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新时代,不论是一份官员的履历,还是一种对待百姓的态度,抑或是一身有德配位的职务,都需要在互联网的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接受人民考一考,问一问。
为官不易,却是人民大大的福音!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