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社会关切 主动引导预期

日期:01-12
预期社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原标题:回应社会关切 主动引导预期

实践表明,社会预期能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经济走势;稳定和提升投资者、消费者预期,有利于释放相应的增长红利。借鉴历史经验,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稳定预期十分重要。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须把这一要求切实落实到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中去。

良好的预期往往能转化为有序的经济行为,使人们有动力、有耐心、有信心针对现实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并从事长期性、创造性的活动。预期不稳,就会对亮点视而不见,出现惶恐不安的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往往导致市场主体短视化,造成风险集聚,在高度信息化的条件下,还很容易传播开来,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挑战。因此,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是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实现良好预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相继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去年,针对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奇谈怪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今年一开年,央行宣布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党中央每一次对社会关切的及时回应,都让人们在波动中看到了希望,让市场在转型中稳定信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及时回应关切、主动引导预期至关重要,也殊为不易。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滥,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急剧放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周期性结构性因素交织叠加,妥善应对各种潜在问题的复杂性正在加大。临难不退避,逢艰愈勇毅。此时,尤要按照既定节奏做好自己的事,用我们的确定性消除各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噪音杂音。

要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以此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稳定预期,使利长远的经济行为持续下去。稳定预期,既要稳住当前、排除短期因素干扰,又要强调发展的信心支撑和行为的长远打算,储备好各种应对手段,使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之间平衡协调联动。我国经济虽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国经济有底气行稳致远。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为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此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稳定预期,使创造性的经济活动持续下去。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积弊犹存,即以改革去之;预期未明,即以改革明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这就意味着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有效激发微观主体的创造力。同时,在各项重点工作中,无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还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为民企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等,都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改革为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提供“定心丸”。

将政策的初衷、改革的意图传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有效引导干部群众理性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防止市场主体对政策效果产生误判,防止出现“盲人摸象”式的碎片化预期,防止非专业非理性的价值取向错误引导预期。落脚到各级媒体、各类市场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就要做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既客观报道具体事实,又从宏观上反映全貌;既承认短期局部风险,又加强分析能力、明确政策导向,在重大问题上做到“一锤定音”。只有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发展信心,形成良好预期,才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顺利完成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领导干部必须知行合一 2019年度山西兵役登记开始 时间为1月10日至6月30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