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视专题片《红色通缉》 第二集 《织网》
[新闻播报:戴学民落网]
解说词:2015年4月25日,“百名红通人员”名单公布仅三天,就传来了首名嫌犯落网的消息,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也让落网的第一人戴学民备受舆论关注。
解说词:戴学民,“百名红通人员”第90号;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营业部原总经理,涉嫌挪用公款3300余万元,2001年8月出逃。调查发现,他经中国香港,到韩国,再前往中美洲东海岸的一个国家:伯利兹,1994年他就通过投资移民获得了伯利兹国籍。然而,这还不是戴学民真正的目的地,他最终落脚是在英国。
[字幕:英国 伦敦]
解说词:伦敦,事实上才是戴学民多年的藏身之地。他到达伯利兹后,最初想再移民美国,但是申请被拒。戴学民转而申请移民英国,获得了许可。在英国他起初希望在金融业谋职,但由于英语不好等多种原因,谋职并不顺利。
戴学民(“百名红通人员”第90号):英语也不行,去了做内部分析研究的话,累得吭吭哧哧的。搞研究的都是年轻人,再一个眼睛也不大好,老眼昏花的,爬格子也受不了。我那点收入,那就是穷人。
解说词:戴学民在伦敦市郊租房居住,他出逃时只带了少量资金,一度交付房租困难,向朋友借钱周转。而在生活上,他也觉得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戴学民:孤独,孤独就是说朋友少,医生有医生俱乐部,律师有律师俱乐部,它这个俱乐部里面有各种活动,你非俱乐部的成员,非会员的话,你打不进去这个圈子。你不知道他在里头是干什么的。
解说词:戴学民在英国生活得并不如意,但此时对他的追逃也并不顺利。这也是十多年前许多外逃案件面临的普遍情况,一旦人逃出了国门,往往办法有限。
潘淑平(南京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时任南京市检察院工作人员 ):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我们是不知道他到英国了。我们大概知道他到了伯利兹,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通过公安部办理了一个红色通缉令,但是始终没有消息。
解说词: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追逃追赃工作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强调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重要决策,提出“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研究解决追逃追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顺畅的协调机制。
解说词:2014年6月,经中央决定,正式成立中央追逃办,由中央纪委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人民银行为成员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相继建立起省、地市两级追逃追赃机构,各级党委按照中央要求,也将加强追逃追赃纳入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相关部门既统筹协作,保持步调一致;又分兵把守,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上下联动、内外配合,形成在统一协调下合成作战的工作机制,共同构架起一张全方位的追逃网络。
[新闻播报]今天,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正式启动天网行动,部署2015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
解说词:2015年,天网行动启动,追逃追赃工作开始重拳出击。中央追逃办从此前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过红色通缉令的人员中,重点挑出一百名,以“百名红通”的醒目形式,于2015年4月22日向全球集中公开曝光,戴学民就是其中之一。
潘淑平:22号公布的,23号晚上有紧急情况,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了消息。
解说词:更让人吃惊的是,戴学民此时应该就在国内,这个消息是从上海传来的。
[字幕: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解说词:原来,在上海边检总站,“百名红通”公布的当晚,一场排查就已经展开。上海机场是出入境的一大口岸,工作人员连夜将这一百人的照片,运用刚研发出来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出入境人员数据库里进行比对。他们的通宵努力没有白费,果真发现了不止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其中之一,就是在2014年10月,有一个持英国护照名叫“乔弗瑞·戴”的人入境,和戴学民高度相似。而且,没有查到再出境的记录,很可能还在国内。上海市追逃办将线索紧急上报中央追逃办。
陆卿(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民警):当时是通宵的,是与时间赛跑,怕他知道这个消息,在我们发现他之前出去了,那他逃掉了。
解说词:这个发现完全准确,“乔弗瑞·戴”正是戴学民。本应在英国的戴学民为什么会出现在国内呢?原来,他躲藏多年后,渐渐产生了悄悄回国生活的想法。
戴学民:国内毕竟发展得好。我去英国的时候,可以说一个星期看不到一则中国消息。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消息慢慢就多了,中国出口的东西多了。再过两年,超市里买吃的东西,像水果,什么生姜,蔬菜生姜都有中国的了,老了,可能还想回来。
解说词:2009年,戴学民试着用英国身份第一次回到中国,似乎没觉得有什么风险。此后他多次往返,感觉越来越安心。2014年10月他再次入境后,在老家安徽住了下来。直到2015年4月“百名红通”的发布,打破了他看似平静的生活。
戴学民:餐桌上吃饭,朋友在玩手机。腾讯网一个新消息出来,它跳一下有响声。我还在跟人家喝酒划拳。有一个同学看了,有我。你上了红通了,这个事儿不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吗?
解说词:和他吃饭的人此前并不知道他被通缉,饭局在尴尬中散去。戴学民心神不宁地回到了合肥的海顿公馆小区,这是他在安徽的落脚地。他既觉得不能久留,又不敢此时贸然出境,举棋不定。
解说词:而另一边,抓捕行动正争分夺秒展开。中央追逃办接到上海市的通报后,立即召集外交部条法司、公安部经侦局进行研究,作出部署,通知江苏省追逃办立即组织检察、公安部门力量,赶往上海协同作战。两家追逃人员联手分析、共同调查,很快判断出戴学民可能潜回了老家安徽。中央追逃办立即协调安徽省也加入行动。
薛跃(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4月24号中午1时左右,接到这个指令以后,我们迅速地组织力量,对这个人实施抓捕。
解说词:接到指令后,安徽省和合肥市两级追逃办迅速组织人员,采用多种手段展开摸排,查找戴学民行踪。4月22日名单公布,4月23日发现线索,4月24日晚就锁定了戴学民所在的小区,4月25日进一步确定具体房间,下午实施抓捕。追逃人员到来的速度,显然超出了戴学民的想象。当天晚上,戴学民被押解回南京市。
潘淑平:安徽的、江苏的、上海的,大家都全部行动起来,大家互相配合,这个大的反腐败的格局和力度,前所未有。你不是一个人在追,去努力,有很多人帮助你,有很多人支持你。当你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中央就协调这个事儿,所以说当时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解说词:戴学民迅速到案,是在中央追逃办统筹协调下,多部门密切协作,多地多级追逃办高效互动的典型案例,合成作战的威力迅速显现。而同时,戴学民案也反映出了此前追逃追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傅奎(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省监委主任 时任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局长):党的十八大以前,这个底数不清,什么时候跑出去的,跑到哪儿了都不清楚。甚至有的跑出去多年之后又跑回来了,咱们也不清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分兵作战,综合效应发挥不出来。
解说词:新建立的追逃追赃工作机制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责任不清、协调不力的局面,也为追逃追赃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解说词: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对象在国外,基础在国内。人是怎么逃的,护照是怎么搞到的,钱是怎么转出去的,跑出去后是怎么生活的,为弄清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中央追逃办建立起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配套出台从中央到县一级外逃人员统计报告制度,对过往外逃人员信息进行三轮大起底、再核实,对新发生案件要求及时报告,信息动态更新。通过这些工作首先摸清底数,为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下坚实基础。
解说词: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将公开曝光的100起案件,按照立案属地分解到各省区市,挂牌督办。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追逃追赃工作的领导。各省级反腐败协调小组抓住重点案件集中突破,一批重点追逃对象相继归案。
解说词:黄玉荣,“百名红通人员”第4号,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党委书记,涉嫌受贿罪,2002年出逃美国,当时已经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绿卡。中国向美国提请司法协助,同时希望对黄玉荣启动非法移民遣返。然而,黄玉荣多次上诉,该案在移民法庭历经一次又一次审理,成为中美两国最复杂、历时最长的移民遣返案件。
解说词:2002年,河南省交通厅长石发亮落马曾经是当时的热点新闻,黄玉荣正是石发亮的妻子,调查发现黄玉荣涉嫌共同受贿,有人曾通过她对石发亮进行利益输送。石发亮案发时黄玉荣人在美国洛杉矶,她害怕受到法律惩处,拒绝回国接受调查。
解说词:洛杉矶,世界知名大都会之一,说到它,人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好莱坞、环球影城、星光大道、比佛利山庄、迪斯尼乐园等熟悉的名字,而在这座城市里黄玉荣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当属移民法庭。发现她在美国之后,中方向美方提供了她在中国涉嫌犯罪的证据,和她申请绿卡时资料造假,有移民欺诈行为的证据,2005年,洛杉矶海关移民执法局将黄玉荣逮捕,启动了非法移民遣返程序。然而,黄玉荣像其他不少外逃人员一样,聘请著名律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程序,一再上诉拖延。
冉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移民法庭会开若干次庭,决定这个人可不可以被遣返,如果决定她可以被遣返的话,她还可以向移民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还可以提交到联邦法院,所以说这个整套程序下来,时间是非常长。
[字幕:美国 洛杉矶移民法庭]
解说词:案件审理延续多年,2006年,移民法庭判决黄玉荣可以合法居留,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提出上诉,2008年改判可以遣返,黄玉荣又提出上诉。2012年再次判决可以遣返,但黄玉荣继续上诉。
冉刚:久拖不决,一个方面可能给了她一些幻想,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美国实际上是一直没有给予她这种,承认她在美国的合法的身份的。
解说词:经年累月的法律拉锯战,对于双方都是漫长的消耗。黄玉荣虽然得以滞留美国,但担心被遣返的压力,多年来也如影随形。
黄玉荣(“百名红通人员”第4号):时时都有那种惧怕,恐惧,犯罪的心理还是有的,始终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不是那么理直气壮,没有的。
解说词:黄玉荣的父母、丈夫、孩子都在国内,她一直独自在美国,很长时间不敢和家里联系。
黄玉荣:五年没有任何的联系。我直到2006年,我爸那年八十大寿,我就通了个电话,他都不知道是我,我说爸,我是你闺女,我知道今天是你生日,我说祝你生日快乐。他听着说不出话来,然后他就说,回来吧孩子,他就这么说,当时我都没有勇气回来。
解说词:没有勇气为犯过的错付出代价,同样也是有代价的。黄玉荣滞留美国期间,父母在国内去世,儿子从少年长大成人,又结婚生子,这一切,黄玉荣都缺席了。
黄玉荣:因为美国人又特别在意家庭团聚。有的时候自己在公园里傻傻地坐着,看着人一家人的时候就特别恍惚。我那时候甚至恍惚地就觉得,我丈夫好像向我走来,我儿子好像向我扑来,就那种感觉。
解说词:思念家人是人之常情,但那时候,对于接受法律惩处的恐惧,在黄玉荣心里压倒了一切。争取打赢移民诉讼,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生活目标。移民诉讼从2005年一直僵持到2015年。然而,2015年天网行动启动后不久,十多年进展缓慢的剧情,忽然出现了180度转折,并迅速通向出人意料的大结局。
[新闻播报:黄玉荣回国自首]
解说词:想方设法滞留美国13年的黄玉荣,在天网行动启动8个月后竟忽然回国自首,当时是开展天网行动以来第一个从美国主动回国投案的红通人员。在她身上,这样的急转弯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黄玉荣:没有天网行动的时候,人们不知道你是谁,你能藏住,天网行动以后你藏不住。
[字幕:美国洛杉矶 黄玉荣住所]
解说词:黄玉荣英语不好,虽然在美国多年,生活圈子还是华人圈,租的房子在华人聚居区。她一直用安妮这个名字,没人知道她叫黄玉荣。然而,“百名红通”公布当天,她的真名和照片一夜之间出现在当地的所有华文报纸上。
黄玉荣:咱们中国的侨报大概有差不多十种,同一天登出来,头版,一百人的照片全在上头,熟的人一看就知道,见到你的时候,很异样的眼光,想说话但是不说。我就逃到外州去了,我就没有在加州了。
解说词:恐惧之下,黄玉荣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搬到了遥远的东海岸的北卡罗莱纳州,也不敢接触那里的华人。
黄玉荣:华人的那种饭店、银行,哪儿都不敢去,不敢。我有很多次选择想自杀。我几次都把那棵树都看好了。特别特别绝望,然后流着泪,然后就在那儿给自己选那个绝路,就那么凄惨。
解说词:“百名红通”公开曝光的巨大压力,让黄玉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绝望感;而此时在国内,黄玉荣的家人也感到,如果她还坚持滞留美国,不是明智的选择。
黄玉芳(黄玉荣妹妹):跟家人一起商量这个事,这个事是一个国家战略上的事了。所以这个事并不是说,你说回来不回来的事。回肯定是要回的,躲是躲不过的。
解说词:黄玉荣家人产生了劝她回来的想法,他们联系了追逃办,追逃办向她的家人详细讲解了形势和政策。
刘付怀(郑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时任郑州市检察院工作人员):把利害关系给她讲清楚,早晚肯定会被缉捕归案的。到那个时间的话,肯定会按照法律有关规定,是会从重处罚的,自首可以从轻和减轻处罚。
解说词:黄玉荣如果接受家人劝返,也是中美双方乐于见到的有效途径。而追逃工作也继续主动出击,重启对黄玉荣涉嫌洗钱行为的刑事调查,下决心查清事实提供有力证据,推动美方增加一条洗钱罪起诉黄玉荣。中央追逃办组织最高检、外交部、公安部、河南省追逃办等部门召开30余次协调会,多部门紧密配合下调查很快取得突破。2015年9月,中方邀请美方工作人员前往河南实地调查,介绍新的证据,磋商下一步行动。
冉刚:转移赃款的行为,短短时间就把这些行为全部查清楚了,然后把相关的涉案人都缉捕归案了,中方又提供了新的证据材料确保她这个移民官司,到时候会做出一些对她不利的判决。这样她自己就感觉到,这张追捕她的网,实际上是越来越近了。
解说词:而另一边,黄玉荣的家人在不断劝她回国投案。黄玉荣的丈夫石发亮还在服刑期间,他亲笔写了一封19页的长信,劝妻子自首。石发亮当年因贪污罪被判刑,再过几年就能刑满释放了。他希望黄玉荣也能回国接受法律惩处,把以前的错误了结,之后还能家人团聚,共度余生。
石发亮(黄玉荣丈夫):我觉得她该回来了。儿子都结婚了,儿子都有儿子了,你还在国外。亲人、孩子,包括我,说心里话真心诚意地奉劝。从我们国家的整个形势,主动回国的宽大政策,为什么我写时不我待,失不再来,而且越快越好,我相信她也是一个明白人,她会回来。
解说词:家人的劝说,让当时感到绝望的黄玉荣看到了一条路,这条路是她过去全力抗拒的,然而现在她心里渐渐接受,或许只有走这条路,才能走出绝望的境地。虽然也有摇摆不定,但丈夫的长信,最终让她心里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黄玉荣:三十几年的夫妻,他说你早回来早主动。因为我们夫妻之间比较了解,他能说出这个话,我觉得有份量。
解说词:经过反复考量,黄玉荣终于在2015年11月,递交了回国投案的书面申请。2015年12月5日,她搭乘的洛杉矶飞来的航班降落在首都机场。这个看起来像是180度转弯的决定,在工作组看来其实也并不意外。
冉刚:对这种外逃人员的心理把握,一定要让外逃腐败分子成为三无人员,就是无钱可花,无人可靠,无路可走。只有在他感觉到没有其它幻想,没有其它可以逃避法律制裁念头的时候,他才会主动接受劝返,主动回国投案。
解说词:2015年以来,中央追逃办已连续四年开展天网行动,协调合作越来越顺畅。天网行动下设多个专项子行动:猎狐专项行动,由公安部牵头;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牵头;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行动,由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开展;治理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入境证照专项行动,由中央组织部会同公安部开展;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追赃专项行动,由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牵头开展。各部门从不同角度协同发力,全方位压缩外逃人员的生存空间。
同期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坚持追逃防逃两手抓,继续发布外逃人员红色通缉令,加强反腐败综合执法国际协作,强化对腐败分子的震慑。
解说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加强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情况的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引渡、遣返规则。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反腐败最新动态,提高追逃追赃工作的针对性。”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指示精神,整合力量,合成作战,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执法、司法合作,共同构架一张恢恢天网。随着追逃力度的加大,每一个案件的突破,也都拓展着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字幕:秘鲁 利马]
解说词:秘鲁,这个位于西南半球的国度,和中国隔着太平洋遥遥相望。从中国到秘鲁必须转机,飞行时间超过24小时。从2008年起,一个追逃工作组曾经无数次感受这条航线的漫长,而比这更漫长的,是在秘鲁整整八年的追逃之路。
[人物出场包装]
解说词:追逃对象叫黄海勇,深圳裕伟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涉嫌走私罪,案值12.15亿元,并涉嫌逃税7.17亿元,1998年8月出逃。2001年,中国就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了红色通缉令。调查发现,黄海勇多年藏身美国,但几乎每年都要从美国飞到秘鲁,和在那里做生意的弟弟会面,他还将一笔巨款转移到了秘鲁。中国于是向国际刑警组织秘鲁中心局提出请求,一旦发现黄海勇入境,就依据红色通缉令将其拘捕。
解说词:2008年10月的一天,黄海勇像往常一样从美国飞到秘鲁首都利马,这次他甚至计划好了和弟弟一起去考察秘鲁矿业,有意投资开矿。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不同以往,天网已经张开。他刚一入境,秘鲁警方当即在机场将他拘捕。从1998年他出逃到这一天将他抓获,追逃人员已经付出了十年的努力。他们没有想到,从这一刻到黄海勇最终被引渡回国,还要经历漫长的八年。
费继恒(海关总署缉私局工作人员):通过这十年,我们成功地在秘鲁把他抓获到,满心欢喜地去,结果到那儿,又一盆冷水浇下来。
解说词:秘鲁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引渡条约的美洲国家,条约签订以来这是第一个案例。中国和秘鲁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秘鲁也有良好的意愿推动引渡,但黄海勇并不想就此认罪服法,他重金聘请秘鲁顶尖名律师来对抗引渡。
黄海勇(红通人员):在秘鲁很有名,费用很高,每上一堂庭就是3万块美金。他的信心非常大。他直接就跟我说,他说你都不用担心回中国的事情,因为是不可能的。
解说词:黄海勇当时羁押在利马的卡亚俄监狱,这次摄制组经秘鲁政府许可,得以进入他当年的监舍拍摄。
卡亚俄监狱工作人员:关押黄海勇的5号监区,是监管最严的区域,位于监狱中心。
记者:这就是黄海勇的房间?
卡亚俄监狱工作人员:对。
记者:他是两个人住一间?
卡亚俄监狱工作人员:他跟另一个人合住。
记者:当时黄先生是在上铺还是下铺?
卡亚俄监狱工作人员:下铺。
卡亚俄监狱工作人员:早上6点到下午5点,是他们的活动时间,他们只能在这个监区内活动,不能出这个监区。
解说词:黄海勇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场法律战会持续八年,这八年他几乎都在监狱度过。他的律师起初信心十足,甚至告诉黄海勇能帮他获得自由。
解说词:这起引渡案在秘鲁受到相当高的关注,媒体多年连续报道。按照秘鲁的法律规定,能否引渡必须先经法律裁决。2009年,秘鲁最高法院作出了同意引渡的裁决,看起来就该顺利引渡了,但其实激烈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维克托·迪科纳(时任秘鲁最高法院院长):引渡的程序既符合刑事诉讼法,也符合中秘双方签署的引渡条约。但是另一方面,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则和法律,他也可以上诉。只要他上诉,是必须受理的。
解说词:原来,秘鲁的司法体系里,在最高法院之外还有三个体系。
第一个是秘鲁还有宪法法院,有权否决最高法院的裁决;
第二个体系,是总部位于哥斯达黎加的美洲人权法院。秘鲁是美洲人权组织成员国,按照缔约规则,美洲人权法院的判决法律效力凌驾于成员国本国之上,必须无条件执行;
第三个体系叫做“人身保护令”,秘鲁境内公民和外籍人士如果认为人身权利受到危害,可以随时向任何一家、任何一级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诉讼门槛非常低。
解说词:黄海勇的律师对这个体系非常了解,各处上诉。这多个体系,哪一个如果亮红灯,引渡都得中止,只有都准许放行才能引渡。但是,想要它们同时亮绿灯,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贾桂德(中国驻秘鲁大使):他提出了二十次上诉,十次提出人身保护令,两次诉到了最高法院,两次提交到了宪法法院,三次提交到了美洲人权法院。这个八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呢?中秘两国有将近二十个机构,参与到这个进程,意味着秘鲁方面历经了两届政府,两任总统,五任外长,十一任司法部长,十二任内政部长。那么对于我们驻秘鲁使馆而言,历经四任大使,四任参赞。
解说词:这是一场持久战,三个司法体系交替轮流地让引渡一再受阻。首先是黄海勇的律师上诉宪法法院,声称同意引渡会危及他的人身安全。2011年5月,秘鲁宪法法院作出裁决不同意引渡。
徐清(时任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工作人员):是四票对三票,最终否决了秘鲁最高法院作出的,同意引渡的咨询性裁决,当时导致这个案子陷入了很大的困难。
解说词:两家法院意见不一致,引渡一度陷入停滞。但中国绝不会就此放弃,经过多方努力,推动黄海勇引渡案在秘鲁再次提上议程。而黄海勇一方面上诉到美洲人权法院,控告秘鲁政府同意引渡是侵害他的人身权利;一方面在秘鲁各级、多家法院反复提起“人身保护令”诉讼。其中一家法院不了解情况,同意将他的羁押变更为监视居住,监视居住地点居然是在黄海勇弟弟的酒店,由他弟弟照看。这家酒店位于利马老城区核心地带,旅客云集,房间众多,借机逃离的风险很大。中国大使馆当即和秘鲁方面进行交涉,黄海勇才再次被收监,这次他被羁押在安保程度更高的安孔监狱。
安孔监狱工作人员:这个监狱四周都是土山和沙漠。
记者:是出于安全因素把监狱建在这里吗?
安孔监狱工作人员:是这样。因为这里离城市较远。
记者:所以就很难逃出去吧?
安孔监狱工作人员:当然。因为我们在四周都有安保措施。
解说词:安孔监狱分两个区,这里关押着不少罪行严重的重犯,所以安保级别非常高。黄海勇关押在2号监狱专门关押外籍犯人的4号监舍。
安孔监狱工作人员:在这里95%到98%的外国人都是已判刑的,只有极少数是在诉讼过程中,而且绝大多数的犯人都是贩毒。
解说词:黄海勇直到最终被引渡回国,一直羁押在这所监狱。当时,他寄望于美洲人权法院的审理能帮他离开这里。
黄海勇:害怕啊,一个人陌生的,语言也不通,什么都不行,都是犯人,都是毒贩。
解说词:美洲人权法院定于2014年9月审理此案。此前他们受理的个人诉政府侵权案中,政府几乎全部败诉。秘鲁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团队积极应诉,中方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予以支持。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一协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和海关总署通力合作,相关部门组成黄海勇案引渡工作组,开展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和引渡工作组向秘鲁提供了大量扎实、合法、有效的证据材料。
路易斯·韦尔塔(秘鲁司法部超国家检察官):我作为司法部超国家检察官,能够在美洲人权法院代表国家去面对这个特别的案件,是个人专业上非常荣耀的经历。
解说词:韦尔塔先生当时率团队代表秘鲁政府出庭,由于案件涉及中国法律问题,秘鲁邀请中方派出专家证人出庭协助应诉。中方经过研究决定派出两位专家出庭作证。这是中国首次派专家证人在国际法庭出庭,孙昂是其中之一。
孙昂(中国驻棉兰总领事):他觉得从人权角度着手,他们有胜的机会。但是我觉得,他们对中国的人权事业的进步,对于中国外交方面的一些工作,实际上知道的并不多。我有信心能够让美洲人权法院对中国的人权的进步,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法庭纪实:现在请作15分钟的自由陈述……
解说词:这是美洲人权法院成立四十年来第一例引渡案,受到高度关注。庭审进行了整整一天,现场交锋非常激烈。
加西亚·托马(时任秘鲁方专家证人):秘方认为如果允许黄海勇继续留在秘鲁,有可能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避罪天堂。
解说词:两名中国专家证人也出庭作证,并对法官和对方律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回答。
路易斯·韦尔塔:在我看来正是双方合作使得这个案件很精彩。在法庭上整个上午我都在和中国专家一起应对。我们清楚地感到,中国也想借此证明他们在人权方面的进步。
解说词:庭审结束后,虽然要过一段时间才会作出判决,但对阵双方都感觉到胜负已分。
加西亚·托马:秘中双方的代表团都很开心,我们已经准备庆祝了,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已经胜诉了。从法官的脸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而黄先生律师团队的表情则是非常惨淡的。
解说词:就像他们预感的那样,2015年9月,美洲人权法院判决黄海勇败诉,同意秘鲁政府自主决定是否引渡。作为第一个引渡判例,对未来的同类事件将产生借鉴作用,意义重大。
丹尼尔·费加罗(时任秘鲁司法部部长):这个案件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判决是美洲人权法院作出的,对所有成员国都是借鉴。我认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反腐败和保护人权并不矛盾。即使腐败分子能动用大量资源,试图逃避公正的审判,也不会成功。
解说词:然而,漫长的法律战仍然没有走到尽头。黄海勇的律师抓住美洲人权法院判决书里的一个条款,继续拖延时间。判决同意秘鲁政府自主决定是否引渡,但要求必须保障黄海勇将秘鲁国内的司法程序穷尽之后才能实施。黄海勇于是以还有程序未完结为由,向美洲人权法院申请临时措施,同时又向秘鲁宪法法院提出第二次上诉。当时,追逃工作组已经第六次飞到秘鲁,本以为这次能把人顺利带回中国,没想到还得继续等待。
费继恒:又去了一趟,秘方说他在国内又提出诉讼了,如果他要永远这样提出来,那不就没完了吗?
解说词:又过了八个月,到2016年5月,宪法法院七名法官以6:1的票数驳回了黄海勇的上诉,裁决准许引渡。为了防止再生变故,中国决定以最快速度立即完成引渡。2016年5月29日,使馆工作人员带着法律文书、使馆印章、打印机辗转各个部门,一天之内完成了六道法律程序,到下午万事俱备,秘鲁警方前往监狱押解黄海勇。国内工作组也已经再次飞来秘鲁,回国航班都已安排好,只等人押到机场,就在此时竟然又发生了变故。
贾桂德(中国驻秘鲁大使):一路绿灯,已经到了监狱去提人,遇到一个红灯,就是司法部长基于美洲人权法院的指示,就是要求中止,暂停。
解说词:此时秘鲁警方已经到了黄海勇所在监舍,他看起来像是早有准备,在门口抗拒不走。我们遇到了一位当时在场的犯人,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黄海勇同监舍人员:他抓住了这个,他不想走。他留下了。他们已经把他带出去了,但是他还是抓住不放。他从外面抓住这些栏杆。他差点就被拉走了。
解说词:原来,黄海勇的律师得知了要引渡的消息,立即第二次向美洲人权法院申请临时措施,并通知黄海勇尽量拖延时间。果然,黄海勇拖延期间监狱就接到了命令。美洲人权法院要求暂时中止引渡,等待他们审核程序之后才能执行。
徐清:当时我确实从我个人来讲受挫非常大,心里很难受。一天走完六步法律程序,我们工作做到这么完美,竟然再次受阻,相当于让我们的工作团队又白跑一趟,这个确实心里面是很难接受。
解说词:这已经是工作组第七次从秘鲁无奈返回了,不过,当他们第八次再来时,不会再空手而归了。到了这一步,黄海勇已经打完了手里最后一张牌。一个月后,美洲人权法院驳回了他的申请,并表示不再接受他任何临时措施的申请。当最后一盏红灯也终于变成了绿灯,黄海勇才感到后悔。
黄海勇:在那边花了八十多万美金,反正每上一次庭,遭一次罪,给我的感觉。就已经上到都头疼。花这么多冤枉钱,那还不如早点走。
解说词:2016年7月17日,黄海勇终于被引渡回国。对于中秘两国所有参与者,这都是一次极其难忘的经历,八年路程也使得两国之间建立了更多理解和互信。最终的成功引渡,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拉美地区乃至全世界的追逃追赃工作。
阿隆索·培尼亚(秘鲁国家检察院国际合作和引渡司司长):此案件特别的地方是,与一个不同法律和司法体系的国家合作完成的,并且双方的文化也存在差异。第一次合作就像打开一扇门,这些司法合作也是巩固双边关系极为重要的途径。
解说词: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天网的编织,既立足于国内有关部门的通力协调配合,也得益于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速推进追逃追赃条约网络建设,与26个国家进行了近60轮谈判,签署条约36项。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经与77个国家签署120项涉及追逃追赃的条约,初步建立覆盖全球各大洲主要国家的追逃追赃条约网络。
解说词:2018年4月24日,中央追逃办宣布天网2018专项行动启动,这是监察法实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后,首次启动天网行动。
解说词:天网行动并非只是一个名称,而是由海内海外各方力量通过精心搭建,合理构架,共同织成的一张真实存在的追逃追赃网络。这张网络平时虽然看不见,但它收网时的威力,从一个个嫌疑人的归案中清晰可见。每一名嫌疑人的归案历程,也都是新的经验的积累,让这张天网在未来更加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