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高校招生“寒潮”:78系所零注册172系所停招生

日期:01-11
注册率招生寒潮学校

原标题:78系所零注册 172系所停招生 台高校招生遭遇“寒潮”

图为台湾大学校园。(资料图片)

图为台湾大学校园。(资料图片)

隆冬时节,多股冷空气的到访,让台湾寒流频现。不过,岛内的寒流不只出现在天气方面,同时也表现在高校的招生情况上。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在2018学年度大专院校新生注册中,35所学校、78个系所新生注册率为零。受此影响,2019学年度,台湾大专校院共有172个系所停止招生。种种迹象表明,台湾高校招生正面临“寒潮”的袭击。

顶尖院校也未幸免

与2017学年度新生注册率的统计方式相比,今年岛内各高校均将境外学生的注册情况纳入计算(增加分子),并有不少学校减少了招生名额(缩小分母)。尽管如此,许多高校的新生注册数据依旧不漂亮。

根据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全台2018学年度新生注册率达100%的高校仅有3所。除此之外,其他高校的新生注册率均“打折”。

相比于公立高校整体新生注册率略高于80%的结果,岛内私立高校表现更是疲软。数据显示,近半数私立高校的新生注册率没有达到80%,有9所更是低于60%的及格线。其中,注册率未达五成的学校包括和春技术学院(47.46%)、高苑科技大学(47.48%)和台北基督学院(46.81%)。

岛内学校整体新生注册率低差强人意,然而,一些科系出现零注册率的情况更是令人大跌眼镜。据统计,注册率挂零的科系大多为博士生专业,涉及哲学、外语、产业经济、神经科学等。其中,“中央大学”以9个注册率“挂零”的博生生专业居榜首,成功大学则有6个。此外,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政治大学等岛内众多顶尖高校都未能幸免。

“少子化”非唯一因素

为何台湾高校的新生注册情况不乐观?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近二三十年来,台湾生育率低迷,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因而每年“准大学生”的基数就已偏少,势必影响高校的招生情况。

不过,岛内也有声音指出,大学生源不足问题逐渐显现的重要原因,就是早些年台教育主管部门抛出广设大学的口号,诱使许多专科学校一哄而上升格为大学,导致大学数量急剧膨胀,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据统计,至今台湾地区仍有超过160所的大专院校,但岛内的人口规模才2300万。如今台湾地区的大学录取率已超过95%,学生只要参加考试就不怕没书可读,甚至还有过“7分上大学”的传闻。

为了抢生源,一些私立学校给教师摊派招生任务,将招生人数与个人业绩挂钩;还有一些私立高校通过向高职教师授予讲师证,以换取高职教师将整班学生推荐给自己。另据台媒披露,岛内一些学校为节约办学成本,采取拼班上课的方式;有的学校甚至开出一学期只要听5次演讲的必修课程。种种做法一再降低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对于许多博士生专业注册率“抱零蛋”的情况,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组织部主任林伯仪表示,这些专业招不到学生,很可能因为奖学金不够,或是毕业生缺乏就业机会。但不管原因为何,当局都需要检讨。“毕竟有不少是基础学科,它们的存在对学术研究、对社会进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办出特色才能生存

根据台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若在校学生人数未达3000人且最近两年新生注册率均未达六成,这些高校就将被列入“专案辅导名单”,须于限期内改善;否则将被减扣学校经费及招生名额,严重者可勒令停办。2014年,位于屏东县的高凤数位内容学院承认面临财务危机、申请停办,为台湾大专校院退场“开了第一枪”。至2018年12月,全台已有3所院校停办,集中于高雄、屏东两地。

不过,许多招生情况不乐观的高校仍在努力求生存,宁愿选择主动“降格”,也要继续办学。例如2018年10月,因台南校区招生未达预期,台湾康宁大学已向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改制重返专科学校。

除选择“降格”外,调整专业设置、挖掘课程特色、加强产学研合作也都是各学校救亡图存的举措。中信金融管理学院校长施光训介绍,该校自转型以来,教学的实践导向非常突出,不仅安排中信集团主管授课,还给超过半数的大四学生实习机会,表现优异者保证就业。“学生若想找到好工作,成绩要达到750分,还得拿到9张金融证照,我们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能达到这个水平。”目前,该校已经连续2年实现新生注册率百分之百。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高校不是极大就是极小,极小必须有特色、够专业,学校才能有竞争力。(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柴逸扉)

责任编辑:张申

手机搞定126项政务服务 多部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