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 成都以更高开放水平走向世界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确立‘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主题,把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作为成都宣示以更高开放水平走向世界的号召力,赢得全球投资者的生命力,为成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金兆表示。
“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指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人才流动等商业活动所依赖的政策、制度、法律、规则、文化等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他向记者分析说,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征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与国际通行的制度体系相衔接,为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二是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地位,各方尊重并遵守市场规则和商业规律;三是产业体系高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并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调整;四是透明高效的政府运作方式,有较好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五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提供宜居宜商的社会环境。
“自世界银行2003年首次发行《营商环境报告》以来,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已实施3500余项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李金兆表示,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近年来,成都以“放管服”改革为先手棋,以市场主体期待和需求为导向,通过系列改革工作实现了全市营商环境的有效提升。
成绩斐然,成都国际营商环境未来还能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在李金兆看来,成都要打造中西部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还需要从4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入出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管理体制,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二是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高企业用能、贸易、融资、创新等方面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三是以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为重点,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四是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国际化标准,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科学构建成都营商环境发展评价体系,树立标杆,以评促建。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统筹兼顾好营商环境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关系。国际化是目标、市场化是方向、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落脚点。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制度供给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李金兆表示。(记者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