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大手笔“强省会”: 莱芜并入济南,带动东西协调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当前胶东半岛区域无论是城市群发展、产业发展、经济规模等,都要比西部高出一截,山东境内存在‘东重西轻’的问题,从区域平衡角度,提升西部城市带动力,济南是首选。”
1月9日,“撤销莱芜市、划归济南市管辖”的消息正式对外宣布。
自此,济南的城市布局从带状形变为“人字形”。山东17市将缩减为16市,调整后的济南市经济体量在省内上升一位,提至第二,仅次于青岛。这同时也意味着,济南距离其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山东是我国经济体量第三的大省,但省会济南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地位。2017年济南GDP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十,列于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合肥等之后。
将一个地级市并入省会城市,无疑是行政区划调整上的大手笔,也展现出山东提高省会首位度的强大意志。
做大省会城市
“如果把泰安并入,济南就力压青岛了。”1月9日,一些山东人如是调侃。
据新华社当天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调整后,济南市辖10区2县,面积10244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人口870万。山东各市经济体量排名中,济南原本排第三,此番调整后将力压烟台,居第二。
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济南GDP为3917亿元,同期青岛、烟台GDP分别为5985亿元、3930亿元;但若加上莱芜,济南2018年上半年GDP则增至4417亿元,稳居全省第二。
“通过区划调整,做大做强省会,打造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让济南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全省东西协调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月9日,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申长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00年山东形成的17个地级市的格局将缩减至16个,加快进入“强省会”时代。而做大省会城市早有先例,如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拆分巢湖壮大合肥等,但这些多停留在县级市或开发区层面,山东将地级市莱芜并入济南,显现更强意志。
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是近年山东努力的一大方向。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加快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省示范区建设。
近年,济南自身更提出要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大”是体量大、总量大、规模大,“强”是实力强、质量强、势头强,“美”是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富”就是物质富、精神富、市民富,“通”就是要路通、心通、气通。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在全国排名中偏弱,在合肥、南京、石家庄后面,属于弱省会的状况。当前胶东半岛区域无论是城市群发展、产业发展、经济规模等,都要比西部高出一截,山东境内存在‘东重西轻’的问题。从区域平衡角度,提升西部城市带动力,济南是首选。”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山东省内经济发展相对平衡,济南和青岛是双中心,但青岛发展得更快一些,济南作为省会稍显尴尬。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做大省会,壮大经济和城市规模,以提高全省带动能力。济南南部、北部山区较多,发展空间比较受限,而莱芜以钢铁产业为主,当前面临经济发展瓶颈,将莱芜并入济南能促进两地资源要素整合。
为何是莱芜?
莱芜原属于泰安市,因为莱芜钢铁等产业发展需要,1992年从县级市升为地级市。
“莱芜是山东省内比较小的设区市,只有莱城区、钢城区两个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都较小。莱芜受钢铁周期影响较大,近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一直有对接济南的愿望。济莱协作区是山东提升区域合作的举措之一,目前两地政府有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同城化取得不少进展。”董彦岭说。
早在2013年8月,山东省发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济莱协作区列为单独一章,提出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济莱协作区要率先破题。
2018年9月对外发布的《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作为济南“北跨东延”战略的一部分,要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以及要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优化要素组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强化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地位作用。
目前,济南与莱芜电话区号已经统一,两地有高速公路连接,城际公交早已开通,两地居民身份证能实现“异地办理”,城际轻轨也在规划中。
不同于协作区、同城化,莱芜并入济南,意味着更深度的调整。申长友在发布会上指出,本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高水平打造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进一步构建起统一的土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市场,形成更加合理的国土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完善济南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少了一个地级市,政府层级会更为精简。山东省内的钢铁产能很多是从济南外迁到莱芜、日照等地。莱芜并入济南,原来钢铁产业上是协作,现在能进行统一调整,利于专业分工。另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莱芜也有望获得更多机会。”董彦岭说。
李少星认为,莱芜并入济南,更多是从长远布局角度考虑,拓展省会的发展空间。未来通过增加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能产生投资拉动作用;莱芜北部雪野湖等地,旅游度假、康养休闲资源较多,也有利于消费资源的流动。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莱芜并入济南,虽然在行政力量驱动下,省会城市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展,内涵并不会自动跟上。
“济南的‘大强美富通’,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要久久为功。城市框架变大之后,既有的空白点、薄弱点依然存在,如何充实产业、公共服务等,是下一步要努力的目标。”董彦岭说。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