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再次“招黑”?这个香港自媒体人称“是时候挺一把罗振宇”

日期:01-08
自媒体罗振宇知识

原标题:罗振宇再次“招黑”?这个香港自媒体人称“是时候挺一把罗振宇”

这几年元旦,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过后一两天,市面上总会有很多人批评他,就像和菜头文章里说的,现在吐槽罗胖的跨年演讲,已经快成为一个习俗了。

这两天类似于《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又冷饭新炒,横空出世,开始刷屏了。

本来我是挺习惯的,有争议说明有探讨性,当个吃瓜群众看热闹,也不较真。但今年很多文章的内容,我觉得从对罗胖的调侃,已经发展到扭曲底层价值观的层面了。

这我就看不下去了,为了维护我内心世界的秩序,我必须要出来回怼过去。

以《罗振宇的骗局》为首,批判罗胖的得到APP,无非就是在批判罗辑思维团队做的只是知识付费产品,核心就三条:

第一,知识付费是成功速成的春药,宣扬知识付费,就是鼓吹成功学。

第二,知识付费这种碎片化学习模式,是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的。

第三,只有匠人精神、一万小时定律,才能真正学到本质,真正成功。

那些流量文里,最喜欢举下面这种例子,来证明知识付费所谓的荒诞和无用。

比如:

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

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

“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

“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

他又点开了“在行”,

“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

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

“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

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然后,作者欣慰地得出结论——这真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

最后作者再补一刀,说两年过去了,作者这个朋友为知识“付费”了一万多,不仅财务自由没实现,工资也一分都没有涨。

逻辑自洽,例子鲜活,结论扎心,有没有?

于是很多人终于为自己混得不成功,找到了一个合理且完美的借口。

“你看,不是我的问题,知识付费这种模式,就是错误的。”

好,我要开始反驳了。

这里有三个明显的逻辑错误,我一一来说。

1

个体失败不等于全军覆没

第一个逻辑错误,我称之为“以偏概全,以个例代表全体”。

作者仅仅以他朋友花钱买了知识付费,却没有成功的案例,就得出结论说,所有买知识付费的人都一样不成功,所以知识付费这种速成方式是害人的。

一个案例一个结论,或者几个相似的案例一个结论,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等一下,那些学习了付费知识,最后真正变得更好,实现收入倍增的人,你怎么不提?

比如我大方承认,我自己还是四线小镇青年的时候,将大把的时间花在网上课程学习,而我的行动和经验就是当年从这些知识里学来的。

几年过去了,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还半条腿迈进了财务自由的门槛。为什么你的朋友“不仅财务自由没实现,工资一分都没涨”?

这不是知识付费的问题,是你有问题。

而且像我这类知识付费的受益者,我身边的人比比皆是。这些正面的例子,怎么不提呢?

试图用小数据替换成大数据证明自己,往往别有用心。

这是第一个逻辑错误。

2

错误的“标的对比”

才引导出坏的结局

第二个逻辑错误,我称之为“标的对比”。

在这些人的眼里,他们眼中的知识付费产品是这样的:

知识付费=急功近利=走捷径=不踏实=不会有出息

对不起,这个锅,知识付费可不背。

这里的“知识付费”是什么?

是加速你获得知识,提升学习知识的效率,让你学习更高效的工具。

用当年我在读研期间旁听的一门课,“知识管理”来解释就很好理解。

里面讲到“data、information、knowledge”的不同,

data就是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数据,

information就是你在大量data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那部分,

knowledge则是加工过的information产生价值的内容。

而每一阶段的进化靠的是行动力。

行动力+高效(知识付费)=成功变现

而大多数人的现状是,花钱买了知识付费产品,却根本连内容都没有学完。

动都不动的人,别说知识付费产品,给啥啥都不好使,烂泥扶不上墙。

现在骂知识付费是垃圾的人,在我看来,和当年说读书无用论的人,本质上是同一批人。

他们属于只打嘴炮,不会行动的人。

3

浪费整块时间

不如碎片学习

第三个逻辑错误,我称之为“本末倒置”。

得到被质疑最多的,就是所谓的“碎片化学习”方式。

有些人看不惯了,因为这和他们之前这么多年的传统学习认知违背了呀。

“碎片化学习,怎么能学得好呢,真正的学习,就应该是花整块时间专注学习才有效果呀。”

但是这些人忘了一个大前提,就是我们的时间,已经被这个时代切割碎片化了——

我们回不去了。

当然,如果你不用微信,不用互联网带来的一切便利,你可以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整块时间都属于你的传统时代。

就像那些明明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却天天怀旧,嚷嚷着希望回到民国,希望住在田野,不想被现代文明所吞噬的矫情文艺青年们。

相信我,他们如果有一天真回去了,不用一个星期,他们就想逃回到现在这个被他们嫌弃的文明世界了。

我们现在就是碎片化时间生存,所以别和我提什么整块时间学习,现在真正该提倡的是“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

就算是一万小时定律,也是碎片化时间加起来的一万小时定律。

知识付费这个当下文明的产物,也是一样的。

没有网络化触手可及的知识付费,你们会花整块时间满世界找你想学习的资料,你需要跑几千公里去北京,在北大旁边租一个租金不菲的房子,才能有机会去听听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不是整块的学习,这是整块的浪费。

哦,不,当你花了巨资来到北京租好房子,准备进北大听课的时候,门口的保安拦住了你:“这位同学,你不是北大学生,你没资格听课,gun吧。”

而现在,你想要听薛兆丰的好课,可以在你老家,花199的价格,听到全部内容。你不用背景离乡,不用被保安赶出来。

你觉得知识付费,是毒药,还是春药,还是良药?

最后我想说,我自己是得到系老师,我自己亲身接触了罗辑思维团队,为了交付一个好的知识产品,对产品的打磨,是到了“虐待”老师的变态程度。

我自己在得到APP上的注意力写作课,一节课10分钟,总共六节课,加起来才1个小时的内容。我在他们北京郎园的录音棚里,不吹不黑,整整录了三天。

更变态的是,得到还专门派了一个声音教练给我做声音辅导,让我在话筒前录出来的声音,能让用户听着更舒服。

说实话,这是我自己最满意的知识付费作品。

我和其他得到系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不管什么咖位,都是这么被虐出来的。

得到知识付费的品质,就是这么磨出来、虐出来的。

正因为这种品质,才有口碑,“得到”APP的下载用户已经超过2600万,而且平均每天涨几万用户。这些都是增长的势能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

如果一个商业模式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个产品的口碑被证明是有问题的,那么便不可能持续出现这样的数据。

你见过哪个当年很火的成功学派,能火过五年呢?

因为口碑和商业模式都支撑不了,这些才叫真正的割韭菜。

我知道,这篇文章写出来后,可能会遭到罗黑粉的攻击,不过我没所谓的,我只在乎我的立场和态度,我就是想支持罗辑思维团队,支持罗胖和脱不花。

因为我成为现在我满意的样子,就是受罗辑思维影响的。知恩图报,对我来说很重要。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也是罗辑思维思想和得到APP知识产品的受益者,我们此刻就应该发声,都是自己人,凭什么遭受这种片面的污蔑和攻击?

我们该挺罗胖一把了。

继承革命传统 铸就青年专家的人生信仰 君乐宝奶粉品质升级呵护宝宝无忧成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