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名驻村干部扎根基层筑梦领航乡村振兴

日期:01-07
乡村村干部领航

原标题:1416名驻村干部扎根基层筑梦领航乡村振兴

“真没想到,我们的无公害大米和手工笨榨花生油也能到城里的超市卖,这都多亏了小李书记啊!”说起村里的变化,辽中区大黑岗子镇的村民们纷纷对镇党委第一副书记李俊峰赞不绝口。经过大半年时间运作,驻村干部李俊峰将大黑岗子镇的农副产品送进了全市56家超市,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村民的收入实打实多了起来。目前,已卖出大米9万余斤、花生油5000余桶。

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任职,是中央和省委、市委着眼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大举措。按照省委、市委的总体部署要求,沈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单位凝聚思想共识、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量完成了全市选派工作任务。在选派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坚持选骨干、选硬人的标准,按照因需选派的原则,共向全市经济困难乡镇和所有行政村选派干部1416名。2018年3月底,从市直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高中等院校选派的282名干部已全部到岗;当年4月底,由区、县(市)委负责选派的1134名干部正式开展工作,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提升党建水平引领乡村发展

“新的党支部阵地建成后,我们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了,感觉有了主心骨。”法库县依牛堡子镇祝家堡村的老党员们谈到新阵地,纷纷竖起大拇指。村第一书记方伟到任后,筹集党建经费近4万元对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进行重新武装,创建祝家堡村党建服务平台公众号,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使党员的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

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要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打牢党组织基础,才能凝聚力量,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干事创业。驻村政策实施以来,全市选派干部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谈心谈话,查摆存在问题、征求工作意见建议,坚定信念、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村领导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规范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激活当地资源探索发展新路

“原来无人问津的笨鸡蛋,现在成了网红。”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负责微商销售的大嫂高兴地说,现在自己每个月工资拿到5000多元。村第一书记宋楠楠驻村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成立合作社,开办农副产品微商平台,培训村民做电商,卖笨鸡蛋、卖大米,7个月销售额达到22万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实现精准扶贫,不能依赖“等、靠、要”,只有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才能让贫困村真正走上致富路。全市驻村干部立足乡村实情,找准阻碍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利用信息灵、资源广的优势,依托当地产业情况和资源特色,运用市场思维,主动找门路、闯新路,努力推动乡村改面貌、换新颜。

坚持点滴做起办好利民实事

“现在V107路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浑南区东湖街道牛相屯社区居民告诉记者,驻村干部到来后,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社区第一书记李焕发驻村后,发现村里总停电,便积极协调市电业局,解决了村里用电难的问题,村民无不称赞。

全市驻村干部到任后,工作积极主动,从上任之日起便逐村逐户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群众身边事入手,办实事、解难题,让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全市选派干部能够严格贯彻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迅速进入角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党建、带领群众致富、改善保障民生等主要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展现出的饱满工作热情和扎实工作作风,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广泛赞许,为沈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梁馨月

市政协十五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 我省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