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
“以前给孙子买个几块钱的玩具都舍不得,现在买玩具已是常事。”说起现在的生活,海口市西山村脱贫户梁桐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政府的帮扶下,一家人努力奋斗,有了稳定收入,摘掉了“贫困帽”,一家慢慢过上好日子。
精准扶贫实实在在改变了贫困乡亲的命运。在海口,梁桐只是数千贫困户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口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抓产业、就业帮扶,多措并举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交出一份靓丽的脱贫攻坚成绩单:截至2018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已从2014年的4482户18994人减少到346户851人,年度动态管理脱贫退出人口37户160人。22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贫困发生率由3.15%降至0.12%。
□见习记者赵汶
上下一条心凝聚脱贫合力
“以前因为家里田地少,人口多,没有什么收入,日子一直过得十分拮据。”1月2日,在西山村,梁桐感慨地说,自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政府的一系列帮扶下,家里的3个劳动力都实现了稳定就业,每个人的月基本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7岁的小孙子也有了教育补贴,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政府政策帮扶下实现家庭增收,一步步过上好日子的贫困户,梁桐并非唯一一个。
海口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处处长许杰峰介绍,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均在扶贫一线以上率下,27名市领导挂镇指导。从市委书记到驻村第一书记,再到帮扶责任人等,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帮扶机制。
此外,海口市结合实际,出台《海口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科学制定《海口市2018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明确三步目标、十个行动、四项建设、八大保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出“后脱贫”时代的重要任务。
为助力脱贫攻坚,海口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2018年共筹措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39万元。
注重“造血”扶贫实现稳定收入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
为促进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实现增收,海口市着力发展“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五种产业扶贫模式,建立36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41户11257人参与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从2017年86.3%提高到2018年100%。
海口仁里村,通过发展石斛产业,实现了村民就业增收。此外,还打造潭丰洋湿地公园,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收入。如今,仁里村的农户从平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达到了每户每年收入达到3万元。
“我的微店,从2017年10月开设至今,营业总额达到了10万元以上。”海口市美梅村精准扶贫户王爱月,经过电商培训后开了微店,在线销售土特产品,成为当地的电商带头人。
为了打通海口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海口市积极引进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打造15个镇级电商平台,拓宽电商平台营销能力,并通过开展爱心消费扶贫日、夜校集市等活动,通过消费扶贫,以销促产,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信心。
激发内生动力加快乡村振兴
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是开展贫困人口“志智双扶”的良好媒介和平台。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夜校学到更多的知识,发挥夜校平台效益最大化,海口市还积极创新电视夜校模式。
通过“观看电视夜校+专家授课交流”“夜校线上学习+线下点单培训”、推出“学习之星”“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干部的帮扶热情。
同时,我市还创新开展“田教授”模式,在田间地头向贫困户传授脱贫致富经验。
另外,海口市还全面落实贫困户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金融和综合保障,以及饮水安全保障。
据悉,下一步,海口将继续加大金融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等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探索资产收益分配扶贫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继续抓好“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组织管理工作,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强化与乡村振兴大格局的融合,统筹推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