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日期:01-04
禾丰牧业人才沈阳

原标题:无愧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核心提示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对人才工作,强调要更加突出以用为本,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市组织部门、人才部门和人才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展望新一年的振兴发展,我市的优秀专家充满希冀,摩拳擦掌,奋勇争先,决心创造无愧新时代的新辉煌。在此,选登部分优秀专家的新年畅想,以策励各级各类人才再展聪明才智,共同谱写沈阳振兴新篇章!

应重点引进培养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人才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 曲道奎

要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并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越来越取决于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因素。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薪酬的高低已不再是单纯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创业整体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人才的流向。

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城市产业发展定位,精心谋划、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按照所属区县、所属行业搞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为推进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应加速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就新松而言,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生态化布局、平台化管理,未来的沈阳新松就是员工和生态伙伴共创共享的平台。企业或平台应该对人才的需求与评价有更大的话语权,希望沈阳新一轮人才政策应重点考虑引进、培养和留住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人才,助力沈阳抓住新一轮智能经济的浪潮,实现创新发展。

职称自主评审助力企业留人用人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

省市政府过去一年对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万人进万企”活动中,有关领导和部门深入企业,为我们建立职称自主评审机制出主意、想办法,让我们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如虎添翼。目前,禾丰牧业研发团队总计400余人,其中博士14名,硕士百余位,集团研发中心科研实力不断攀升。

禾丰牧业各事业板块异彩纷呈,在行业普遍遇冷的情形下堪称风景独好——2018年,亚洲单体最大的智能化预混料工厂在沈北建成投产,饲料销量稳步提升;肉鸡产业化年屠宰加工白羽肉鸡数超过4.5亿羽,已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冠军;贸易板块持续稳健发展,保持行业内东北最强、全国领先的优秀势能,旗下派美特品牌已建成31家高端宠物医院;国际事业更是如火如荼,已在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建有十家工厂,同时和蒙古等国积极开展贸易合作。

笃意而行,酣畅澎湃;二十三年,岁月不败。新的一年里,禾丰牧业将积极投身全面振兴、再立新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这座底蕴深厚之城的殷切期待!

制造业发展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

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中航沈飞公司 王刚

作为高技能人才,我享受到近年来沈阳市一系列人才政策带来的红利,对沈阳人才工作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普遍性问题,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应制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具体办法,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拓展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不仅要支持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同时还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使高技能人才可以向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方向发展,促进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技能竞赛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助推器”,希望能够加大技能竞赛的奖励力度,增加专业工种设置范围。目前,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都在各自的企业范围内活动,如能与其他企业或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或建立技术联盟,会更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

人才引进将促进学术上的良性竞争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城市污水治理事务部部长于季红

人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巨大财富,《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就是在为沈阳增加人才储备,积蓄发展后劲。引进只是手段,让引进的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才是城市引进人才的终极目的。新的一年,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细化落实人才政策,为人才持续营造宽松、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加人才归属感,全方位做好留住人才的工作,保持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的引进能够给现有人才带来竞争和压力,促进学术上的良性竞争,从而有利于全市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引进人才还为现有的人才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可以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方向,促进人才间知识的交流和更新,拓宽现有人才的思路,这也有利于本地人才的成长,为人才供给助力,从深层次上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人才创新工作需要更全面彻底地解放思想

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邵春岩

人才创新工作任重道远,要谋新招出实策。人才是资源,如何利用好人才资源有赖于人才工作创新。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重视人才创新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人才创新工作仍需要更全面彻底地解放思想。人才开发是人才工作创新的基础,应处理好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之间的关系,在体制、机制、文化、待遇等诸多方面做好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的协调工作,让两类人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聚天下英才共同奋进,在全社会形成尊才、爱才、用才的文化氛围。

开发人才固然重要,使用人才更是人才创新工作的核心。要解决好人才发展的动力问题,让人才拥有体面的工作、体面的社会地位和体面的个人收入。要解决好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为人才创造出梦想成真的工作机遇、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怡人舒适的工作环境。要解决好人才发展的获得感问题,让人才因工作而自豪,因成就而幸福。要统筹推进人才的个体创新、团队创新、社会协同创新,实现人才价值的“群体效应”和“社会共振”,充分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弘扬“工匠精神”发扬“传帮带”传统

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姜妍

沈阳在过去的一年里相继出台的人才新政,开拓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新通道。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沈阳市更加关注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拓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环境,加强建设高层次人才引领的团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富有使命感、荣誉感。

建议进一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职业的敬畏之情。对于在一个岗位上能够坐得住冷板凳、长期钻研探索的人,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支持。还应大力发扬“传帮带”的传统,重视中青年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使他们切实发挥出自身力量,强化制造业企业作为职业学校的实践培养基地作用,给予政策扶持,支持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基础培养。希望服务企业经济发展能成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充分发挥制造业人才培养优势,激发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在沈阳形成国内一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振兴再添新动力。

让人才政策直达“最后一公里”

沈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孔祥参

沈阳市人才新政具有高含金量和吸引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且非常贴心,比如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每年都给专家送上生日祝福等,让我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沈阳市对人才的关怀和重视。人才发展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新的一年里,期待更加优化人才政策,更加爱才惜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

要继续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是沈阳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力的理念。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待遇,在物质保障、政治待遇、生活保障方面,满足优秀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要增加政策的灵活性,下大力气让人才政策直达“最后一公里”,确保符合条件的人才都能享受到沈阳的人才新政,都能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要制定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规则,畅通人才晋升渠道,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职称评聘制度,避免论职排辈的僵化做法。

参与全国人才竞争沈阳可另辟蹊径

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黄勇

沈阳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出一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向全社会释放出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英才的信号。新的一年,希望在促进政策落地方面多下功夫,让各类人才在沈阳安心发展、舒心生活,为推动沈阳振兴发展构筑新优势、集聚新动能。

不同行业的人才,在选择就业创业地区时各有不同,比如互联网人才偏向杭州、金融人才偏向上海等。在全国人才大战中,沈阳不妨另辟蹊径,以211、985院校学生为主,辅之以其他普通院校学生为方向制定人才吸引政策,最终使量变转化为质变,服务沈阳、建设沈阳。此外,从外地吸引院士短期内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相反,鼓励自主培养“两院”院士可能道路漫长,却可以在培养院士的同时提高本地科研水平。同时,设立域外研发机构也是提高沈阳国际认知度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人才政策新优势。

在沈阳人才政策的春天中感受温暖

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研究员、作物所所长张振平

沈阳的人才政策非常接地气,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产生了三大效应:首先是人才政策的外溢效应。外地人才投身沈阳,也激发了沈阳本地人才的干劲,促进了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活力。其次是鲶鱼效应。与强者对话,自己才能快速提升、抢占滩头提高站位,良性竞争有利于创新思路、激发灵感,实现人才的协同创新,使科技创新的土壤更加深厚。第三是热导效应。科技发明要靠规模创新、互作创新,优秀人才的引进使沈阳人才新政效应进一步突显,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沈阳谋创新、促成果、做孵化、快转化、创效益。

沈阳市农研中心非常重视人才,积极研究探索为专家搭建加快成果研发、科技创新的平台。工作在专业优势、科研经验、科技成果充分释放、全面展示的人才政策春天中,我切身感受到沈阳人才政策的存在与温暖,拥有着真实的获得感,也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这片热土,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集思广益解决“卡脖子难题”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从医也整整40年。我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未来我将与全市医疗工作者共同努力,让沈阳成为幸福指数更高的城市,让家乡人自豪、外地人羡慕。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很多吸引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搭建了许多鼓励医学创新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创造力和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的激情,我也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和专项课题资助。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国内外的竞争非常激烈,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我和我的团队要结合沈阳实际,提出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在肿瘤治疗领域,社会医疗资源消耗大,患者承受着精神和经济压力。为此,建议探索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立预测和预后判断模型,避免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提高医疗水平,节省医保资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韩冰、唐心萌/采写马凌/制图

围绕四大战略支撑抓好规划落地 应勇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 创新务实做好提案大文章 ——2018年市政协提案工作成果系列报道之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