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因这颗“毒丸”转而“反美亲中” 什么情况?

日期:12-28
钢铁反美美日

原标题:日本媒体因为这个“毒丸”“反美亲中”,什么情况?

一颗“毒丸”,唤醒了突然的自我。

这几天,日本媒体在对华报道中,一反常态地出现了反美声浪。

起源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1日发布了对日贸易谈判的22项方针,22条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汇率”三部分,美国在三部分全都狮子大开口,提高了要价。

要价中还附加了“毒丸”条款:如果日本与(美国认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未来日本若与美国签订了自贸协定,美国有权收回对日贸易的“优惠券”。

11月30日美国废止北美贸易协定,与墨西哥、加拿大签署的美墨加新贸易协议就是这么干的。这实际上是恢复到了殖民时代的“帝国优惠制”。

日本媒体发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2项方针是在给日本挖巨坑,一点也不友好。于是,不当美国经济殖民地、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呼声这两天就席卷了舆论场。

9月美日启动贸易谈判时安倍政府刻意营造出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气氛,荡然无存。

日本舆论很少如此自我。面对美国,通常采取的都是“我说算你狠,善用无辜的眼神”的态度。

▲图/新华社

▲ 图/新华社

这次为什么愤怒了?

一、美国22条方针索取的日本给不了

美日贸易谈判,是在特朗普要向日本征收钢铁税和汽车税的恫吓中于今年9月启动的。从一开始,两国设定的目标就不一样。

美国的意图是与日本的1+1谈判,最终签署美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用1+1谈判慢慢瓦解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是特朗普的既定策略。

1+1就是一对一,美国可以凸显强势。直接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下手是一对多,美国把握不大。

但日本没有与美日签订自贸协议的意愿,而是想把美国拉回TPP框架内。对于具体谈判,日本也希望限制在“货物贸易”领域内,意思意思就行了。

原因是形格势禁之下,日本没有那么多红包给美国。

比如农产品问题。日本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多,但组织势力强大,足以影响政局。如果按美国意图全面放开,干不过美国的大农业。

▲美国某农场。图/新华社

▲美国某农场。 图/新华社

又如药品问题。日本刚刚成为全球第一个70岁老人占20%以上的国家,日本希望药品降价以满足需求。但美国希望美国药厂在海外获取高额利润,在美国国内保持低价。双方很难谈到一起去。

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22 条方针把“服务贸易”和“汇率”也纳入了谈判内容里,直逼日本底线。“毒丸”条款更是要把中日自贸谈判的大门关上,让日本失去中国市场。

所以,日本媒体这次不能不愤怒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二、美国22条方针是60多年肥皂剧的续演

假如一个肥皂剧放了60多年,换谁都烦。

美日贸易谈判就像一部肥皂剧,断断续续放了60多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22条方针,只是这部肥皂剧的续集。

这部肥皂剧的第一集,大约可以追溯到1956年。日本当时靠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作经济支柱,因为棉纺产品价格低廉,在1955年对美出口成倍增长,引发美日第一场贸易摩擦。

当时日本完全为美国掌控,所以最终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对出口棉纺产品自我限制。此后,日本制造就开始被反复按到地上摩擦。

1977年,美国为日本钢铁业设定最低价格限制。低于美国设定的价格底线就以反倾销名义惩罚;

1982年,美国再度对日钢铁业出手,出台“钢铁综合稳定法”,规定外国钢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得高于20.2%;

▲图/新华社

▲ 图/新华社

1987年,美国对日本半导体行业实施加征100%关税的惩罚;

1993年,美国威胁用“超级301”条款对日本汽车加征100%关税,两国为此博弈了两年。

回看一下剧情,从1956年以后,日本所有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美国的大棒。而且不是打一棒就算了,根据日本制造对美出口情况,隔几年就要再挥动几下。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美国汽车业,美国对日本再次出手,2010年因丰田汽车“召回门” 事件,把丰田章男叫到美国国会质询,就是一例。

当然最有名的,是1985年美国联合英、法、西德诱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本同意协助美国压低汇价,以保证美国商品的竞争力,当时的日本首相竹下登觉得帮助美元贬值20%就差不多了,不会太影响日本制造的竞争力。但美国通过大量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了50%,让日元升值了100%以上。

贸易摩擦不是请客吃饭,不会讲温良恭俭让,什么市场原则、国家信用,在摩擦面前都不算事。

这是日本过去60多年与美国打交道得出的体验。所以,美国这一次又来了,日本很容易辨认出套路。

三、看懂美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套招

提炼一下美日贸易摩擦60多年的戏码是怎么编的,套路是怎么玩的,对于今天的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

美国通常采取三路招数——

一是启动国内法进行“长臂管理”。

国内法主要包括一般301条款、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还有一些限制国外产业占据过大美国市场的专门法。

301条款本来是用于国内不公平贸易竞争的,后来胳膊伸到了国外企业身上,而有的产业专门法,陈旧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代。不过美国经常拿出来让人品。

二是制造舆论。

美国在与日本60多年的贸易博弈中,使用了不少舆论招数。

比如通过国会制造新闻,国会议员通常都愿意显示自己对选区经济产业的关怀,所以发动国会议员向外施加压力没有成本。

又如在竞争国人员文化交流方面下手。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舆论一度盛行“日本来美留学生都是间谍”的说法。这种新闻,最近我们特别熟悉。只不过是用到了中国赴美人员身上。

三是启动政府间谈判。

有贸易保护的法律体系加持,有舆论施压后,美国通常就会启动政府间谈判,以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

这三招通常都能让美国获益。特别是在美日60多年的贸易博弈中,日本通常到了政府间谈判的阶段,就会先拖一拖,然后不得不让步。

这是因为与美国相比,日本没有什么王牌可以打。调动行政和社会资源应对美国压力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但中国和日本不一样。所以,当同样的套路又出现时,你可以猜得到开头,但别说你猜得到结尾。

□徐立凡(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王亚南

美军备撤出 叙政府发兵东部地区 北京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今日阵风可达6、7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