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会城市存在感竟不如本省“小弟”?南京要出这几招求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至年末,回顾南京过去一年的关键词,首位度大概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就在27日上午,《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从总指标综合得分排名来看,排名前5位的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武汉、苏州、广州。
作为江苏省会,南京的首位度甚至不如同省的苏州。对此,报告发布方南财大副校长张为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加快提升城市首位度,服务辐射带动全省和周边地区发展,这既是南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应当担负的责任。”
道理我们都懂,问题是如何实践?日前,南京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下简称《总规》草案)正式亮相,进入一个月的公示期。
其中提及“要着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以下,城市进化论(微信号:urban_evolution)用上一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做对比,来看看这一次南京要如何出牌?
“启西”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
提升首位度,如何与周边城市协同,是关键之处。
一般来说,区域内首位城市,发展较早,经济实力最强,产业发育更成熟,因此可以对周边城市进行资源再配置,将发展效益外溢给周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和做强自己。
南京的尴尬在于,带不动苏南三虎“苏锡常”。南京的主城区与苏北城市隔长江而相望,联动作用有限。身处江苏与安徽交界之处的它,反而与安徽的马鞍山等城市来往较多,因此被戏称“徽京”。
不过,这份尴尬恐怕要“翻篇”了。眼下,在区域协调的发展思路下,南京的地理位置从劣势转为优势。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强调“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包括推进南京与上海、杭州等地重点城市在城际轨道、公路、航空等方面的全面对接等。
要知道,南京距离上海、杭州均为300公里左右(驾驶距离)。一般来说,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辐射距离为200公里。不得不说,其在拥抱东部上,一直有点“艰难”。
而本轮《总规》草案的区域协调指出:
“发挥好南京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长三角城市群西北翼中心城市、扬子江城市群龙头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重要作用。”
仔细来看看,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点,“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意味着要承东启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
而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城,横跨江苏、安徽两省。强调“长三角城市群西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其实也是突出了南京对安徽、苏北等片区的带动作用。
应该说,本次《总规》草案中,南京体现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向西联动发展的倾向,对自己区位的理解似乎越来越清晰——从拥抱东部走向承东启西。
“实际上,从2005年左右开始,南京政府、学界已经在提‘承东启西’了。”
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唐启强告诉城叔。
随着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纲要》的出台,应该说南京“承东启西”迎来重要机遇。
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曾表示,“南京都市圈是皖江城市带接轨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依托。”
就在本月21日,南京都市圈第五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召开。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相关人员参会,8市市长签署打通城际“断头路”、宁镇扬城市群住房联动发展、宁芜一体化及交通基础设施等8个合作协议。
正如国家发改委国土规划与地区经济所原所长肖金成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2018上所说“将来的经济区一定是跨省的,以城市群构建跨省市的经济区”。
如果南京都市圈能在战略红利的加持下,加快打破区域壁垒、一体化发展,南京的资源配置能力将获得提高。
另一方面,南京也不必与苏州硬刚,可以在长江经济带东部与中部的枢纽处、长三角城市群西北翼凸显其首位度。
“拥江”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
聚焦到南京城市内部来看,其城市空间格局有一个变化,正式将“拥江发展”写入总规,打出扩城牌。
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虽然近年一直很热,但今年《总规》草案将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功能又提了一层——江北新区从三大副城之一提升为“新主城”。还特别强调“江北新区各项功能品质水准不低于江南主城。”
现在,加上江南主城,南京形成“一主一新”双主城拥江发展的格局,真正意义上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
图片来源:《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图片来源:《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
长江从南京穿城而过,受制于自然因素,多年来南京的主城区局限于江南片区,发展空间受碍。
在本轮《总规》草案中,至2035年南京将规划预控过江通道23处,计26条,另外远景预控轨道交通17号线过江通道和汉中西路过江通道。可以预测,南京江北片区与江南片区的联动,将逐步增强。
此次草案中,江北新区被定位为“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增强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实现南京承东启西、辐射中西部区域使命的桥头堡”。
实际上,城市发展到当下阶段,扩城是不少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都在做的事。南京直接将江北新区抬到“主城”的高度,决心和迫切感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拥江发展中还有一个难题,是南京要拿出作为省会的表率作用的——长江的生态保护。
近年,长江以黄金水道哺育沿江地区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面临透支超载。因此,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从整个长江流域看,江苏段是生态负荷最重的区域之一,全省有2/3的重化工产能聚集在沿江两岸。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作为长江岸线占全省总长的28%(197公里)的城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得担起保护长江的责任。
这或许也是,南京在《总规》草案中把长江保护作为独立板块,放到规划分项第三顺位的原因。正如南京市长蓝绍敏所说。
“南京被定位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枢纽城市,这要求南京提升首位度的同时,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个命题面前,也要走在全省前列。”
当下,城市正在发展方式的转型节点,以传统资源消耗型发展转向绿色发展,将绿色理念注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那么,在新时代下的首位度,或许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
文化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两年,不少城市尝到“文化牌”的甜头。杭州、成都不用说,“8D魔幻城市”重庆,“网红古都”西安今年也斩获无数粉丝。
而南京,本是长三角历史文化上的“首位城市”,在这波城市文化营销热潮中似乎有些“沉默”。
实际上,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下的力气不少。早在1995年被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中,南京就被定义为著名古都,并强调要把南京建设成为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江滨城市。2016年还印发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
保护有了,宣传却并没有跟上。提起古都,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更多是西安、北京。
反映到旅游上,拿杭州来对照。2017年全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旅游人数超过16000万人次。而南京旅游总收入2000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000万人次。体量上,差了一层。
再计算2012年到2017年双城的增势,六年中,杭州旅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16.91%,南京则为8.67%。
论自然资源,杭州有西湖,南京有玄武湖。说历史文化积淀,难道金陵比不上临安?南京这方面“棋差一手”,令人可惜。
好在《总规》草案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南京在文化方面的努力。首先明确了“美丽古都”的总城市定位,还提出“推广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建设“和平之城”、“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等等。
就在12月24日,“古今繁华Dou在南京”线下发布会在南京举办。抖音和南京市委网信办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更加立体鲜活的南京城市新名片。
还有4天,2018年即将结束,频频出招的南京能否在新的一年摘得“弱省会”的帽子,跨过“低首位度”这道坎,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