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财子公司300万招兵买马 与券商基金“同工同酬”有多远?
见习记者周炎炎上海报道
首批2家理财子公司虽27日刚刚获批,而“抢人大战”早已拉开序幕。由于此类子公司横空出世,对公募基金、券商资管形成压力,不少技术人才开始向这新生事物靠拢。此刻令其最为迟疑的,就是理财子公司的市场化薪酬体系是否能兑现。
开价已达券商基金水准
12月27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2018年12月26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其他多家商业银行也正在抓紧开展申报理财子公司工作。这两家银行分别是于11月15日和16日公告发起设立子公司的,稍早于工行和农行,但晚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交行,“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不少银行资管部门发起社会招聘,比如近日浦发银行资管部门发布12个岗位招聘32人,邮储银行也发布27个岗位招聘公告等。大部分还是以银行内设资管部门的名义,少数标明了“银行下属资管子公司(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市场化薪酬体系”是很多理财子公司共同的目标,对标的都是券商、基金的薪酬标准。也有银行捧出真金白眼,比如在招聘网站上,有银行开价250万-300万年薪招收有10年工作经验以上的固收投资总监;也有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下属资管子公司(筹)开价150万-210万年薪招聘固收投资/量化/衍生品交易投资总监。
一位正在筹备理财子公司的农商行资管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个价相对而言比较公允,“投资总监职级较高,应当达到这个水平,但仅仅是少数人。另外,脱离母行成立理财子公司后,薪酬考核制度上本来就需要有所变更,拉开与传统部门的差距”。
一些券商、基金和信托人士也表示赞同。一位券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这是市场价,与券商和基金同级别人员的薪酬相比齐平。但不知道是否适用于多数银行。”
上述券商人士称,一般券商资管的待遇比银行好,银行理财子公司毕竟还属于银行系,薪酬体制虽说会比较市场化,但受制于母公司薪酬体系的约束,不会太高于母公司相同级别的待遇,所以竞争力有限,很难挖到好的人才。
但是业界对于不同银行的猜想不一。比如有基金人士表示,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预计国有大行薪酬天花板明显,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相较而言市场化更容易一些,薪酬更具吸引力。
而上述农商行人士则指出,总行限薪不会影响到子公司对人才的定价。
一位上海信托业人士则表示,部门总经理级别普遍能达到300万年薪,如果是项目提成、奖金、固定薪水再加上项目转介费,也会超过这个价。
粗放到精细有多远
相较于银行,券商资管较为“精耕细作”,人均管理资产规模少很多,但权益投资能力较强。
麦肯锡咨询全球合伙人曲向军在调研中发现,员工总数过万的股份制银行,管理上万亿资产的人员也就200-230人左右,其中总行普遍几十人,剩下的在各个分行与零售渠道对接。
“如果银行有实力,认可资产管理的长足发展,可以考虑参照券商资管和基金进行人员配置。”曲向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可以参照的是,记者了解到,人员较多的一家资管规模1500亿以上的券商资管团队在百人以上。而人员较少的案例是,另外一家巅峰时期管理2600亿规模的券商,其资管部门人员在60人左右,但这家特殊点在于90%是通道业务,主动管理的资产较少。但业内人士称,即便是后者,人力也超过国内大多数银行。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因理财子公司以后可以直投股票,为“补短板”,银行从券商、基金挖人主要瞄准权益投资特别是股票投资人才,也兼顾固收、信批以及合规风控人员,另外还需补充一些投资经理,未来人力成本攀升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主要人员还是从原来的银行资管部门平移到理财子公司,为了扩充规模会进行一些社招。
“银行资管本身也有自己的投研团队,优势在固收领域,银行间市场是最大的债券市场,在权益投资方面会比较弱势,赶不上券商研究所、券商资管的投资团队。”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广大金融从业者的吸引力较大。
“背靠银行,起码资金募集方面有优势,不会担心没有资金可用,券商资管需要募集资金,而且很多都是通过银行代销,以后会受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冲击。”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曲向军也表示,银行系资管比一般的公募基金有优势,因为有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对从业者有吸引力。关键的问题在于,银行资管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硬性要求短期创造多少业绩,因为长足来看,成本投入比较高。以国际领先的银行系资管公司为例,其资管业务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过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团队和科技建设,而国内银行目前仅仅是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