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学校创新主题活动课:小学生带留学生“沿24路看上海”

日期:12-27
江宁活动课留学生

原标题:江宁学校创新主题活动课:小学生带留学生“沿24路看上海”

日前,江宁学校邀请一群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留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一带一路与我们”主题活动课。这堂特殊的主题活动课,缘起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和江宁学校“小手牵大手沿着24路看上海”寻访活动。如何打通高校与中小学实现德育一体化,让“一带一路”走进更多中小学课堂?一些学校进行积极探索。

“小老师”带留学生寻访上海足迹

“沿着公交24路看上海”是江宁学校“城市·成长”系列社会实践课程中的一项。今年,这一课程与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开设的“上海城市文化”选修课牵手,由江宁学校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华东师大留学生寻访上海足迹。

留学生们被编为7组,分别与江宁学校学生结对,沿着14名五年级学生设计的路线,一起从24路终点站出发开展寻访。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从张爱玲故居到思南公馆,沿线不仅有周公馆、孙中山故居等名人故居,还有普通市井百姓生活剪影……

90后的白龙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小时候,他看到家里电视机下方的“上海”商标感到好奇:上海是个怎样的城市?上大学后,他终于有机会来上海了。作为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师资班的学生,白龙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去年9月,他以两校联合培养的本科留学生身份来上海学习两年。“我的中文名字也是自己取的,很喜欢上海,平时有空就一个人骑自行车到处逛。”白龙第一次乘坐公交24路,全程的小导游是江宁学校两名学生。

“小手牵大手沿着24路看上海”寻访活动组织者——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华霄颖和江宁学校校长吴庆琳发现,双方学生在活动结束时,交流的话题悄悄改变:上海学生对留学生哥哥姐姐的家乡产生了好奇。于是,双方再次搭建平台,让“留学生老师”走进江宁学校,带领孩子看世界。

留学生分享“一带一路与我们”

“‘一带一路’和学习汉语有关系吗?”“‘一带一路’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一带一路与我们”主题活动课前的书信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各种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留学生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家乡,讲述“一带一路”如何影响自己的人生选择。他们的故事吸引了孩子们。一堂课40分钟,大家都意犹未尽。

留学生王珍珠说:“活动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结识了新伙伴。”江宁学校七年级(1)班同学胡悦辰表示:在“留学生老师”眼中,上海非常现代化,他们都选择来中国学汉语,这让作为中国学生的自己感到骄傲。吴庆琳说:“‘一带一路与我们’主题活动课向同学们诠释了时代的进步。新时代更需要开放和包容,把国家情怀种在心间,让世界青年读懂中国。”

创智课程进高中

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如何向上衔接高等教育,向下辐射中小学?在业内人士看来,应抓住中小学的主课堂,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衔接、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课堂形式。

每周二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浦东三林校区),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推出创智系列课程《全方位解读“一带一路”》,由上海政法学院的专家教学团队讲述“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等主题。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伟民领衔进行课程开发,课程由浅至深,理论联系实际。上师大附中高一学生计惠骏第一次听讲后说:通过学习,自己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和思考。

高校与中学合作开发课程,除了全方位解读“一带一路”外,还将开展模拟联合国、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校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外教育基地,培养青少年领导力与创造力。

外媒称中国经验值得世界学习:中国已越来越像一个老师 上海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问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