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医院将按病种付费?北京、浙江金华已经开始实践
日前发布的《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明确将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
有数据显示,实行DRGs后,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平均增长有明显下降,平均住院天数也大幅缩短。
那么,什么是DRGs?为什么要推进这一付费方式?其对包括医保、医院在内的整个行业有何影响?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王佳昕
日前发布的《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明确将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探索建立DRGs付费体系,组织开展DRGs国家试点申报工作。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管理能力的DRGs标准,并在部分城市启动按DRGs付费试点。
副局长李滔近日赴北京调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而据记者了解,北京是较早开始探索DRGs的城市之一。
那么,什么是DRGs?
为什么要推进这一付费方式?
其对包括医保、医院在内的整个行业有何影响?
DRGs在我国的推进面临着哪些困难?
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 / 新华社)
精细化的按病种付费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是在目前医疗费用增长快、医保基金面临压力情况下的一种支付方式。
据了解,DRGs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开展多年,且效果明显。
有数据显示,实行DRGs后,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平均增长有明显下降,平均住院天数也大幅缩短。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多次提及了DRGs。原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现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曾公开表示,2017年起要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事实上,陈金甫所提到的按病种付费,是理解DRGs的前提。
按病种付费是指将某个病种事先定好打包价。
例如阑尾炎,从最初诊断到治疗结束,定价5000元,医院需要自己控制成本。若花了4000元,则可赚1000元,若花了6000元,则要承受1000元的损失。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同为阑尾炎,每个病人的情况也存在差异。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经济研究室主任王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病种付费有时很难考虑到多种情况,较为粗糙,这时就需要DRGs,进一步向下分组,确定如阑尾炎+老人、阑尾炎+高血压等情况的定价。
王震表示,分组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临床上对疾病的分类,有专门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二是对操作的分类,如是否需要开刀等。
分组后与原来的成本线比较,若发现变异很大,则继续按照年龄、性别或其他某些特征再分组,直到变异在确定的区间范围之内。
“DRGs就是复杂的、精细化的按病种付费。”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要求,申报国家试点的城市,应具备医保基金运行平稳,有一定结余、有较强的参与DRGs付费方式改革意愿或已开展按DRGs付费工作、医保信息系统具有相对统一的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和耗材编码等条件。
记者了解到,北京是较早开始实践DRGs的城市之一,浙江金华也做成了典型。
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例,其党委书记金昌晓曾撰文表示,自2011年10月8日启动DRGs付费试点起,截至2018年9月底,北医三院共完成DRGs付费结算72168例,院平均住院日由2000年的15.3天/人次缩短至目前的5.70天/人次。
而浙江金华则通过“病组点数法”支付方式改革,使市医保基金进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良性状态,医保基金流向趋于合理,合理接诊趋势出现,参保人也从中获益,均次住院费用、人均自费费用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改革实施一年,金华市医疗机构质控管理绩效全面提升,医院主动控费能力、精准控费能力进一步增强,7家医院因此实现增效节支收益3800余万元。其中,432个病组费用下降或持平,占总费用的82.7%;154个病组费用合理上升,占总费用的17.3%。
合理控费、加强医院管理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由于医保支出增长快于收入增长,医保控费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告诉记者,DRGs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整个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包括医生和医院,行为会更为合理化。
“这是一种打包的捆绑支付,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要使药品、检查、耗材、住院各方面资源的使用更有效和节约。因为收入固定,使用的越多,越会造成亏损。DRGs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蔡江南说。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最新要求,各级医保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按DRGs付费试点工作,加快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将DRGs用于实际付费并扩大应用范围。并通过DRGs付费试点城市深度参与,共同确定试点方案,探索推进路径,制定并完善全国基本统一的DRGs付费政策、流程和技术标准规范,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对支付方医保的影响,对供给方医院来说,DRGs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王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DRGs让医院面临着降低成本、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压力,很多医院不愿意做,因为加强管理也要付出成本。但反之,DRGs也促进了医院的规范化、标准化。
蔡江南分析,DRGs会让医院的管理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使用耗材、住院天数长的情况,都要在保证病人看病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缩减。此外,对于药品也会有影响,特别是那些对疾病治疗没有直接疗效的药,使用量会降下来,用药结构会发生变化,总量上也会下降。
不过,DRGs的推进并非没有困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硬件网络环境和运维能力、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DRGs分组器的互联互通均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王震表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各个医院的病案质量不高,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足,数据不标准,一个医院一个样,或者同一个疾病不同医院叫的名字不一样,这是非常大的障碍,信息、编码的统一化极为重要。
蔡江南认为,卫健委、医保或一些地方都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编码的系统。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看,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编码系统,否则医院、医保面对不同的系统,会出现混乱。此外,他表示,在国外有专门这方面的人才培训,医院应做好人才储备和信息系统建设;医保方也要做好监管,在使用编码的过程中,避免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比如把价低病种的编码写为复杂的,从而获得更多支付。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