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员比学院有名,中央专为这个学院印发工作条例
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雪良)12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新华社全文发布了该条例。这是第一部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什么样的学校?中央为何专门为它印发工作条例?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在距北京紫竹院公园不远处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来自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研修者们,他们共同上课,和谐交流,一起探讨中华文化。这样的场面,别的地方很难见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简称“中央社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中央社院成立于1956年10月,现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4号,占地84.4亩,可同时容纳1100余人在校学习培训。
截至2017年,中央社院共举办各类班次1700多期,累计培训学员9万多人次。不断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实现与高校合作招收培养统一战线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第一期219名学员均为社会贤达
很多学校最有名的是老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最有名的是学员。
1956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下建立,第一期学员共219人,个个是当时鼎鼎有名的人物,包括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李德全、胡子昂、朱学范、吴作人、费孝通、潘光旦、陶大镛、吴文藻、王绍鏊……用当时的话来说,他们是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
中央社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作为与中央党校(行政学院)并列的“两驾马车”之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不光培养党外人士和社会贤达,还培养民族、宗教界人士,培养港澳台胞和海外华侨等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培养非公经济人士与新阶层人士。
“一句话,凡是党外的人士想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统一战线政策,想要对接国情和交流不同看法,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行深度研学就没错啦。”这位负责人说。
“十个讲清楚”塑造文化金牌课程
顾名思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要教的,是社会主义。
这也是《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赋予的首要职责。《条例》第三条明确:“社会主义学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但是,怎样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的精髓和精神?
中央社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有一套呼声很高的核心研修课,叫做“五史合一”。就是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民主党派史、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制度史综合起来,从历史的脉络和精神,讲述中国和社会主义结合的历史,特别适合从不同文化背景、思想背景来的“问题多多”的研修者们。
中央社院还有一个名字:中华文化学院。两者属“一个实体、两块牌子”。
中央社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拥有一套名为“十个讲清楚”的中华文化金牌课程。就是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侨青年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十大群体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不只是吹拉弹唱,其精髓在于文明本质和历史精神。”这位负责人介绍,这套核心课程以历史为基础,从中西比较、古今比较、宗教比较入手,专门回答不同文化背景、思想背景的研修者们提出的各种尖锐问题,可以说是国内讨论中西文明比较的最前沿、最开放的平台之一。
“将更好开展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
15年前的2003年,中央统战部曾印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以规范社院工作,推动社院建设。
中央社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暂行条例》颁布以来,各级社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不过近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日益丰富发展,中央“大统战”工作格局初步构建,社院的性质定位、职能任务、领导体制、培训对象、办学保障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暂行条例》难以全面指导社院工作。
这位负责人表示,新《条例》一方面注意总结升华实践中的经验做法,特别对中央社院近年改革的成功探索加以固化,另一方面重点针对长期制约中央社院作用发挥的瓶颈问题,在领导体制、管理机制、班子配备、班次学制、队伍建设以及中华文化学院设立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更好地开展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新时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见习编辑 侯佳欣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