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出现青少年期情感和行为障碍应尽早就医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冉虎)面对病房里,这一特殊的有自伤自残的青少年群体,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吕淑云给出了统一的结论:“这些孩子患有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情感和行为障碍。”她呼吁,要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问题,通过积极暗示、适当宣泄、转移注意力等引导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
13岁的张同学,小学是班上的优秀学生,上初中还带着小学时的优越感,说话比较冲、人也显得傲气。刚开始还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时间一长,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常被孤立。于是,就开始自责,睡眠很少,学习也学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家人告诉她的主管医生,张同学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每当遇到困境不能面对时她就用自残等方式抵抗,从五年级至今,反复出现。
无独有偶,今年22岁的小郝,也和张同学有相似表现。
小郝的父亲很强势,对她的期望值很高。小郝大学是在一所不知名的大学度过的,去年考研失败,7月又失恋,今年10月司法考试又失败。一次次挫折,背离父亲的期望越来越远。不良情绪、巨大的压力不断碾压着她的精神。最终,在12月初她选择服用大量药物自伤,幸好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类似案例在我们科较为常见,这类学生在从小学到中学一般学习成绩较好、普遍较为聪明,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多有不适应,进入中学以后常有空虚感,在学习中出现厌学、情绪不稳定、缺乏控制情绪、行为的能力,可能会伴有自伤行为。但又非常想重新找回以前的自己——别人都羡慕夸耀的自己。有的学生生活在家庭破裂、亲子关系不和谐、从小缺乏父母温情和爱护的环境,由于身心受到伤害,没有充分体味人生的幸福,或感到生活痛苦,或觉得生活无聊,对现实生活持冷漠态度。这样的学生会轻率地作出绝命之举。”吕淑云主任分析说,“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其早年能否得到、稳定的生活环境、充满关怀、、尊重、喜爱的亲子关系等有关,会使儿童感到温暖和安全,健康的自我才能得到发展。”
吕淑云主任指出,青少年情感和行为障碍应尽早就医,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深度的、高效的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必不可少;遇到早恋问题,须合理引导;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调整他们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重塑其“三观”和人生目标。
“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家庭和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其心理问题基本来自家庭,尤其是父母教育方式。如果能抓住机会,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这个节点上切掉,患者会拥有比上一代更健康的心理。在临床上,应该深入到原生家庭层面,让父母认识问题,家长和孩子共同作出改变。”吕淑云主任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