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源观察:祁连旅游带来的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从旅游市场中的无名一族,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并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
祁连,意为雪峰连绵的天山。这个充满画面感的名字映射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祁连县旅游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增长19.4%;旅游综合收入达7.3亿元,增长49.8%;人均消费达364元,增长25.5%;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20%,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目标。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祁连县从打造卓尔山、峨堡古城等景区旅游入手,旅游规划体系、旅游景点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总体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后期,祁连县大胆创新,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把全域旅游培育成助推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叫响“天境祁连”旅游品牌。
旅游消费是重要的服务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居于影响民生的幸福产业之首。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青海绿色崛起的不二选择。青海既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我们要辨证看待青海旅游产业的优势潜力和短板不足。青海旅游的优势主要是独特性、唯一性、多元性,潜力主要是原生态、区位性、后发性,短板主要是海拔高、气候差、人才缺,不足主要是精品少、配套弱、链条短。梳理优势潜力,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认为形势好得很,从而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盘清短板不足,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在辩证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认清家底,精准施策,不断增加有利因素,着力减少不利因素,使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化,重塑旅游形态,发挥整体效应,力争后来居上。
生态好才有生态游,我们要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抓住机遇,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规划先行,明确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举措和保障;要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资金化,释放旅游投资活力。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既要有发展的紧迫感,又要有发展的定力,从容规划,从容打造,从容推进,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发展绝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青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财富,优先保护好青海的山山水水是未来旅游发展的制胜法宝。准确把握青海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位,正确处理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关系。我们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绿水青山与民生福祉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的关系、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的关系、制度建设和行动自觉的关系、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牢固树立不抓生态就是失职,抓不好生态就是不称职的理念,一切工作都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今后,我们要持续依托自身优势,整合青海旅游资源,加强宣介工作,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加强旅游业软硬件投入,满足游客需求,走好、走稳旅游富民这条康庄大道。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也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去追逐,去实现,让我们携手并肩,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新篇章。(雷欣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