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山区吕巷镇132名镇党代表定期赴“巷邻坊”排忧解难 做强基层党建“引力场”
今年8月,金山区吕巷镇党代表潘梅芳从夹漏村村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党代表的身份让她退而不休。通过走访调研多家村居“两委”班子,她在《关于加强年轻村居干部培养力度》的调研报告中建议,镇党委应将村居年轻干部推向田间埭头,在实践中提升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村居干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将年轻村干部们“扶上马送一程”。
一名党代表就是一个“引力点”,一群党代表就构成一张“引力场”,有力地将基层党员群众吸附在党代表周边。目前,吕巷镇正不断编密“2055”三级党群联系网,即1名党委委员联系20名党代表、1名党代表联系5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5名群众。这张覆盖全镇的党建“引力场”,在服务群众时显得格外灵敏高效。
贴心服务赢得百姓称赞
2006年,潘梅芳第一次当选吕巷镇党代表。“当选之初,以为只要会上听听会、举举手就可以。”
事实上,从出席党代会年会到参加专题工作组调研,从撰写调研报告到定期在“巷邻坊”联系党员群众,12年履职经历让她感慨,“365天,每天都是党代表。这个身份沉甸甸,有压力更有动力,必须要为地方谋发展、为老百姓谋福利。”
“不好当,但越干越有劲”,是吕巷镇132名镇党代表的共同心声。据了解,早在2000年,吕巷镇便在全国率先探索镇级党代会常任制,“巷邻坊”这个基层党建“微品牌”就是在党代会常任制探索中孕育而生的。2015年前后,吕巷镇党委在调研中发现,党代表普遍感觉联系服务基层没有落脚点。当年9月起,吕巷镇在12个村居全面推广“巷邻坊”党建服务点,要求全镇党代表定期赴“巷邻坊”联系服务党员群众。
党代表驻扎“巷邻坊”排忧解难,让基层党建服务点对党员群众的“引力”更足。现在,白漾村村民干引娣有事没事就喜欢去“巷邻坊”坐坐,与党代表聊聊。她告诉记者,去年12月,她在“巷邻坊”里向镇党代表、蒙塔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干飚反映,张泾工业区有一家企业在违法排污,空气异味明显。干飚获悉后,以镇党代表的身份约见镇环保办负责人,一起赴企业实地查看。之后,在镇环保办的协调督促下,仅一个月后企业就将这道工序搬迁了出去。目前,吕巷全镇共建有73个“巷邻坊”党建服务点,今年共开展党代表接待182次。
80岁老党员陈桂元是潘梅芳的联系对象。去年8月,潘梅芳在夹漏村走访陈阿婆时了解到,村居老人普遍存在“吃饭难”问题。她随即联系了餐饮企业和志愿者,希望定期为村居老人送午餐。一份盒饭含3菜1汤,其中村里补贴5元,老人只需自付5元,就可吃到称心可口的饭菜——这样高效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不让民声民意“挂空挡”
扎根基层的党代表们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后,如何快速完成“下情上达”,不让民声民意“挂空挡”?
吕巷镇在将党代表们推向基层的同时,也疏通拓宽了党代表联系镇党委、职能部门的渠道并形成机制,如党代表可以就相关议题约见镇党委委员和有关负责人等。
为发挥好党代表围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的作用,吕巷镇还组建基层党建、产业经济、社会治理、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农村农业6个专题工作组,定期开展调研。2017年底,基层党建专题工作组的党代表围绕人才问题约见镇组织委员黄强华,提出招聘储备人才的建议。于是,黄强华将他的意见带到镇党委会上,很快得到了落实。今年9月,35名储备人才到吕巷各机关、事业单位报到,其中9名来自211高校,这是吕巷镇历史上首次以储备人才的形式开展招聘。
吕巷镇规定,一届任期内,要确保每名党代表至少列席一次镇党委会。列席不走过场,党代表与镇党委班子一道听汇报、表意见。今年一次镇党委会上讨论畜禽退养议题,一名来自农村的党代表提出,农民养鸡鸭习惯由来已久,没有家禽农村也缺乏“农味”。经过讨论和评估,党委会当场采纳这项建议,将“畜禽退养”政策修改完善为“退畜限禽”。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区党代会常任制制度已从吕巷“一枝独秀”发展到全区“遍地开花”。目前,金山区9个镇已全面实现党代会年会制。同时,金山区正在推行区党代表述职评议制度,以述职的形式激发区党代表的履职意识。金山区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金山将继续丰富党代会常任制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进一步强化党代表在党委和党员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创活力十足、生机勃勃的基层党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