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教融合 建高水平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

日期:12-23
重庆发展学校应用型

原标题:加强产教融合 建高水平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

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做到学科建设贴近重庆发展任务、学术研究贴近重庆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方向贴近重庆发展需求,这是全市教育大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殷切期望。

12月21日,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东燕接受重庆日报采访,就学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服务重庆经济社会的能力,畅谈了该校的有关做法和未来规划。

将产教融合融入到学校建设具体环节中

重庆日报:全市教育大会提出要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您对此有什么体会?

刘东燕:全市教育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重庆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擘画了新时代重庆教育发展的蓝图,我们深受鼓舞。

重庆科技学院始建于1951年,以石油、冶金等专业为办学特色。近年来,围绕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确定了“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学校的目标是建高水平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这就需要加强产教融合,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将产教融合融入到学校建设的具体环节。

8成研究经费由企业提供

重庆日报:要如何才能将产教融合融入到学校建设的具体环节?

刘东燕:首先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在石油、冶金两大主体专业群的基础上,结合重庆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所属专业均分别对接重庆“6+1”支柱产业或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学校还全面开展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改造。如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等,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类新工科学院;围绕重庆地区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和人才需求,培养面向智能油田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围绕安全环保健康产业,学校建设了油气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类学科专业群。

其次是建立产学研平台。如学校联合重庆机电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联合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工业在线分析及大数据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将部分研究平台建在学校。这样,企业有什么问题,学校就能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解决。

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联姻,让学校科研成果显著。目前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7个,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等省部级及以上科学进步奖60余项,连续4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

最后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形成了“企业出任务、政府给引导、学校做研究、企业用成果”的共建模式。我们的垃圾焚烧发电、复杂油气田开发、冶金检测等代表性成果都被推广应用到行业企业中,尤其是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研制出的新型垃圾焚烧发电装备,已在中国、德国、印度等180余条生产线运用,近3年协助国内外企业新增利润超9亿元。

近年来,每年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有近300家,学校每年的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其中由企业提供的研究经费超8000万元,约占科研总经费的80%。

用奋进之笔写好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重庆日报: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学校今后有怎样的打算?

刘东燕:重庆科技学院将进一步健全现代大学学科科研体系,不断提升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比如,围绕重庆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学校将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凝练学科方向,强化错位发展;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加大股权激励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构建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的科研平台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推行校企共建教师和技术人才库,完善“双师型”队伍;加强与市内外转型发展高校的合作,建成一批在行业及重庆区域有较大影响的产教融合基地。

总之,重庆科技学院将以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为学校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用奋进之笔写好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重庆芭蕾舞团改编版《灰姑娘》首演 首届中国科学诗会在渝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