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教育关键词·高校严进严出 离动真格还有多远?
大学生的“好日子”要到头了?2018年,高校“严进严出”成为舆论热点,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各校做法规定的改变让人们感觉到,大学生“增负”似乎势在必行。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40名学生予以留级;云南大学有220人因为学分未修满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还有6名学生被要求退学;深圳大学给部分专业的学生家长邮寄成绩单……高校念起“紧箍咒”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有人调侃:“还好我毕业得早”,也有人点赞:“是时候抓一抓毕业质量了”。
事实上,“高校扎紧袋口”这一类呼吁并不新鲜,但范围往往局限在个别学校,而且缺乏合理有效的执行。2018年,在国家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严进严出”正在成为共识。
今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部首次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
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出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坚决取消“清考”制度,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等多重抓手。10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进一步明确如何建立高水平本科教育。多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系列文件的下发给了学校很大的底气,也为学校的改革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然而,要真正落实“严出”尚存挑战。多位专家学者曾表示,尽管高校应该有淘汰率,但“严出”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高校更要“严于律己”。
媒体近日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5%的受访本科生认为大学“水课”多,可见学校在优化教学质量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间。另一方面,社会认知也会给学校造成不少压力,“学了多年却拿不了毕业证”对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难以接受。有高校人士坦言,落实“严出”会给学校带来很多麻烦:“很多学校不愿意冒这种风险,可能依然还会放水。”
“严只是手段。”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看来,更重要的是高校对于未来教育的理解。“新时代教育怎么做才正确?课堂怎么组织才有效?找到正确的方向才会有好的结果。”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目前把精力和心思放在追逐“双一流”的指标上,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可能会有意无意忽略本科教育,导致执行效果打了折扣。
席酉民认为,“严进严出”何时能真正落实还不好说:“政府已经表明了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意愿,但是仍有许多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新京报记者冯倓秋编辑郭圆宇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