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发展关键期的“广州后花园” 纪委书记落马了

日期:12-21
反腐清远邓梁波

原标题:处在发展关键期的“广州后花园”,纪委书记落马了

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昨天过堂受审,检方指控王晓光利用内幕信息,买入相关股票,共盈利1.6亿。据说其收益率,已经远超股神巴菲特,这让广大韭菜情何以堪。这位嗜饮名酒的前遵义市委书记,究竟买进的是哪几只大牛股呢,相信不久真相即将“揭盖”。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闭幕后,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一个重要论断: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同时又强调,“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果用很浅白的语言来理解,就是说虽然反腐败斗争成效巨大,但并不会“歇歇脚”,对腐败的高压打击态势丝毫不会减弱,有些人可不要心存幻想。

会议重申“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强调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话音刚落,清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现届广东省纪委委员邓梁波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十八大以来,清远曾与茂名、江门、梅州等地同列为广东省反腐的重点地区。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身份进入官场后,邓梁波的仕途就从未离开清远,深耕了24年。这些年里他先后主政英德、连南两县,后进入市委常委班子,自2012年起一直担任市纪委书记,直到他成为清远市第二个在职落马的市领导。自他担任纪委书记以来,他曾经的上司或同事接连落马,而他挺了6年才倒下。这究竟是他隐藏得够深,还是“晚节不保”,现在还真不好说。

清远这个地方,我以前只知道出产好吃的走地鸡,其实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曾经连续三任市长在离开清远之后,都相继“折足”,而邓梁波亲历了这一切。

2016年落马的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2002年到2004年期间曾任清远市长。那时邓梁波在下辖的英德市当市长。刘志庚落马两个月后,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家记接受调查。陈家记是清远近些年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他自2004年到2011年间,先后担任市长和市委书记。也是在这7年间,邓梁波从县委书记跻身市委常委之列。陈家记落马两个月后,他在清远时的搭档徐萍华,被免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一职。不久后,徐萍华的丈夫,广州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范小原,因利用妻子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840万,而锒铛入狱。2008年到2011年,徐萍华接陈家记的班,担任清远市长,与时任市委书记陈家记搭档。

当然,邓梁波出事的前同事还不仅这些。就在陈家记他们落马不久后,已经退休一年多的清远市政协原主席何炳华落马。接着是清远市副市长刘柏洪。2016年的反腐狂飙过后,清远官场“消停”了一阵。直到今年8月,身背“梅州帮”标签的英德市委书记汪耿东落马,才又打破了“宁静”。从汪耿东到邓梁波,清远的反腐局势会继2016年再起波澜么?我们拭目以待。

在邓梁波这众多前同事中,陈家记是一个重点人物。清远由于距离珠三角较远,曾被称为“寒极”,是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也就是在陈家记主政期间,清远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一度达到24%,被称为“清远现象”,也成为广州的“后花园”。但这一现象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家记把快速发展的清远也当成了自己捞钱的顺风车。在房地产开发、干部职务升迁上受贿近两千万,并留下了一大堆社会矛盾。而最重要的是,从刘志庚到邓梁波一批领导干部的腐化,带坏了清远的政治生态,给这片土地带来“内伤”。

自2012年以来,清远的环保、教育、国土、城建、民生等领域,连续发生系统性窝案。最令舆论哗然的是2013年的“陈柏和电话门事件”。清远市清城区环保局局长陈柏和利用职权敲诈企业,他在电话里嚣张地表示可以“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而且整间厂倒闭,在别人看来都是合理的”。此事后来被当地归结为偶然性事件,但说实话它多少反映出了清远市在那几年的官场风气。

我很好奇,作为一名当了6年的纪委书记,邓梁波眼看着前同事们一个个倒下,他内心究竟都在想些什么?毕竟他也是个“身上有事”的人。作为清远市委班子第三把手,他究竟犯了哪些事,自有法律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邓梁波是个藏的很深的“两面人”。

纪检监察队伍手握的是监督执纪权,是政风清明的源头。纪检队伍出现“灯下黑”,危害的不仅是纪检机关,更会给所在地区和部门带来严重影响,这好比子弹从枪口射出去时就偏离了准星。纪委书记成为“两面人”,表面上大会小会强调纪律,实际上抓小放大,抓别人纵自己,只会加剧政治生态的复杂严峻。

刚刚摆脱落后面貌的清远,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新旧交替”的当口往往也是腐败的高发期。对于清远而言,整治政治生态,重塑官场风气,改善营商环境的任务艰巨而迫切,一支忠诚干净、权威高校的纪检监察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刀刃向内、揪出内鬼后,会给清远带来多大震荡尚难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清远的清明多了一重确信。

(文/于永杰)

责任编辑:赵明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街道人大工作,积极创建“东莞经验” 高通宣布在德国获得针对苹果的永久禁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