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教育关键词·校外培训治理 教培行业迎来大考
今年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大转折之年。
今年以来,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呼声和举措不断。2月开始,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重拳整治校外培训行业乱象。
紧接着,北京、上海等多地相继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从各地施行的方案来看,治理主要聚焦在办学资质、教学内容、教师资质等方面。
以北京为例,相关部门明确培训机构的证照(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要求,并提出“教学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学科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求立即停办整改。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校外培训机构戴上“紧箍咒”。根据北京市最新摸排结果,全市共排查出校外培训机构12681家,其中存在问题的有7557家,51家校外培训机构进了黑名单。
记者了解到,在众多存在问题的校外机构中,主要问题集中在证照和超前超纲教学。相比前者,后者因为界定相对模糊,真正落实也不容易。
根据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而实际上仍存在培训机构的备案课程跟所教课程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如阴阳课程。
在此前的教育部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也表示,应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难题,需要落实审批制度加同步公示制度,并加强抽检力度。并透露,北京在探索培训机构建立APP监控机制,希望利用现代化监管体系解决身份识别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规定让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大考。尤其是对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机构来说,或可能造成师资、场地等成本上升,让市场相对规范。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一些家长对政府的治理并不买单。一位三年级孩子家长张女士表示,培训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身边的学生都在补,都在进步,如果不报班,就是退步。应对竞争激烈的升学之战,家长不愿在“剧场效应”般的竞争者中被淘汰。
这也是教育培训热的根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指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包括治理超前超纲教学的问题,只可影响一小部分培训需求,一定程度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但根本在于义务教育不均衡,单一的升学评价体系,以及近年来中小学一味校内减负、不顾学生校外增负。
治理教育生态是场攻坚战、连续剧,单纯依靠对校外机构的治理很难治本。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将治理范围延伸到校内。如江苏省教育厅提出,学校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或以各类竞赛证书、考级证明等作为入学依据等;北京市坚决纠正中小学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行为。目前,北京市海淀区等对中小学校进行走访。
教育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正如冯洪荣所说,全社会包括家长要理性对待儿童的成长、需求,怎么促进孩子健康发展,要共同发力来解决。
根据教育部文件,全国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改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明年将开展专项督促和检查,各省市需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规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据了解,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上线。
新京报记者方怡君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