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许家印返乡背后的故事:苦孩子的自强与企业家的担当
在阳光灿烂的冬日里,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这些天热闹非凡。阔别家乡多年后,许家印偕同妻子、老父亲回到了昔日的成长之地。
许家印夫妇和长辈、儿时同伴在自家院子里合影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恒大集团的掌门人,许家印此次返乡充满了温情:没有锣鼓喧嚣,有的只是邻里之情;没有丰盛佳肴,有的只是黑窝头、地瓜汤的忆苦思甜;也没有形象工程,有的只是对捐赠项目的持续关怀。
当下,许家印有着诸多耀眼的标签。其中,他是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之一,他是中国首善。出身寒门,许家印自强不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闯出了天地。而身处高位,许家印饮水思源,不忘回报家乡和社会。这样的勇气与担当,为企业家精神作出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苦孩子出身
在破旧的老家堂屋里,许家印和乡亲们一起吃午饭,桌上摆着往日生活里常吃的口粮:地瓜、黑窝头、煮白菜萝卜、地瓜汤。
许家印夫妇和乡亲们在堂屋吃忆苦思甜饭
回到家乡,许家印没有大摆宴席招待父老乡亲,而是回到原来生活的老房子,细细地品尝了这顿忆苦思甜饭。这些普通的饭菜,是许家印小时候的日常食物,这滋味混杂着难忘的艰辛和苦涩。
1958年10月,秋色渐浓,许家印呱呱坠地于聚台岗村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次年,抱病在身的母亲因为没钱也没地方医治,最终离世。许家印成了半个孤儿,一直由年迈的奶奶照顾长大。
小时候,许家印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从小吃地瓜和地瓜面,床褥和衣物也都布满了补丁。即使上了中学,许家印也是每周背着一筐地瓜、一瓶盐以及地瓜面做的黑窝头去学校。这是他寄宿学校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一日三餐,许家印每餐吃一个地瓜、一个黑窝头,喝一碗盐水。夏天炎热,黑窝头容易发毛,许家印只好洗一洗继续吃。
在老房子吃饭,勾起了许家印很多儿时回忆,他说:“我们从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长大,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现在大伙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来越好。”
与许家印一同回到家乡的亲人,还有96岁高龄的父亲许贤高,以及首次在镜头前露面的结发妻子丁玉梅。许家印其父已有80年党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革命人士。而许家印与妻子结婚也已经35年,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生活的坎坷。
这次回乡,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丁玉梅也有着诸多感慨,她回忆说:“我35 年前和家印回家结婚时,村里那个穷啊,穷得没法说,现在变化真大。”
立业后,许家印对发妻多年来的默默支持既愧疚又感激,同时又流露出生活幸福之感。他曾在传记里坦言:“我欠她太多,婚后这么多年,我们有吵架但从没真正翻过脸。别的我不敢说是公司第一,但夫妻感情一直是恒大员工学习的榜样。”
许家印夫妇在堂屋
情系教育
探望恩师,也是一直重视教育的许家印这次返乡的主要行程。
“没有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我就考不上大学,更不会有我的今天!” 在太康县县城的一间房屋里,许家印紧紧握着程守德、周渊两位老师的手。
程守德和周渊是夫妻,均是许家印的高中老师。其中,程守德时年80岁,是许家印读高中时的物理老师;周渊75岁,是许家印的高中数学老师。
许家印探望高中老师
回想过去,程守德说,家境贫寒的许家印每周都会从家里背一筐地瓜、地瓜做的黑窝头到学校,当一周的饭菜。不过,贫困并未消减许家印的求学热情。程守德称,许家印勤奋刻苦,“学习劲头最大”。
国家恢复高考后,许家印考上了大学,并凭借国家14块钱的助学金顺利完成学业。
在老家当地的村支书的眼里,许家印是一个尊敬老师、回报乡里、懂得感恩的人。后来,成长得益于教育的许家印积极回报家乡,其中教育建设是主要的一大方面。
村里的原有小学是破草房,风刮雨漏,课桌也仅是由泥巴堆砌而成。1998年,在事业上渐渐起色的许家印给村里捐款100万元,盖起一所宽敞明亮的新小学。2016年开始,许家印加大了家乡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所捐款项多达10亿元,除了高贤医院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还建成了家印中学、家印高中,同时设立1亿元的教育扶贫基金。
考察家印小学
饮水思源,尊师重教,受益于学习的许家印深感这两句话背后的意义。而他在家乡的教育建设,目前也已取得了明显的收效,使得当地的教育面貌和师生素质焕然一新。
其中,家印高中由许家印在2016年捐赠5亿元建成,共有12栋教学楼、8栋宿舍楼、2栋食堂、2个运动场、1栋行政楼、1个图书馆、1个体育馆。目前,现有班级102个,学生超万名。
考察家印高中
而周口第三高级中学(原恒大中学),则是许家印在2000年投入1亿元创办,已培养出15000多名大学生,其中300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在2011年,许家印将该校无偿捐赠给政府。
此次回乡,许家印决定再次向家乡捐款6.5亿元,教育建设仍是其中的重心:3亿元建设家印中学高中部,计划在2019年9月1日开学前投入使用;2.5亿元用于完成家印高中扩建。
考察家印中学
中国首善
事实上,反哺家乡之外,许家印积极开展的公益事业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2018年9月,许家印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这已经是他连续八年获得这一慈善领域的最高奖。
在表彰大会上,作为获奖代表的许家印在发言中称:“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就离不开农村;没有国家每个月给我14块的助学金,我就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恒大的今天。”
许家印认为,他和公司取得的一切,来自于党、国家以及社会,“饮水思源,我们一定要回报社会,一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另一方面,《福布斯》在2018年7月底发布2018中国慈善榜,许家印以42.1亿元的现金捐赠金额位列榜首,其所捐赠金额占榜单总额的四分之一,也是继2012年、2013年后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善。
这些年来,许家印旗下的恒大集团在公益慈善事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福布斯》指出,恒大集团成立22年以来,持续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和脱贫攻坚,已累计捐款达113亿元。
具体来看,恒大集团积极参与从2010年开始设立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已为广东脱贫事业捐赠超20亿元,累计为广东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约30亿元。而在陕西,恒大捐赠10亿元,实施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建设35所学校等,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
此外,2015年12月开始,恒大集团结对帮扶贵州毕节市,计划无偿投入110亿元,已捐赠到位60亿元,共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已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就业扶贫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帮扶30.67万人实现初步脱贫,到2020年还要帮扶72.46万人稳定脱贫。
近期,笔者走访毕节市的扶贫项目了解到,恒大集团正在推进的扶贫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果,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发展教育扶贫等综合模式为政企协力进行精准扶贫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另外,恒大集团近年通过建学校、强师资、设基金等措施全方位补足毕节市的教育资源缺口。目前,恒大集团已在当地建成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并全部投入使用。